目 录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修订)的要求,特重新修订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通过对本单位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事先的事故后果预测,并依据预测,制定本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相应的救援器材,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有2个:
(1)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
(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尽量减轻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令第2号修订)“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编制本预案的有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19]第29号,2019年4月23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8]第24号修改,2018年12月29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8]第24号修订,2018年12月29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自2007年8月30日起施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自2013年10月25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2014年3月1日施行,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645号修订);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703号修订);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5月12日施行);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年2月1日施行);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起施行);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1995年12月27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第708号国务院令,2019年4月1日实施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88号,应急管理部第2号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适用范围与分类、分级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的生产安全事故。
1.3.1 分类
事故类型: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
1.3.2 分级
事故级别: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级别进行分级,分为车间级、公司级和社会级三级。
(1)社会级(一级响应)
危化品引发的火灾、爆炸、有毒品泄漏等事故影响很大,造成公司区及相邻单位人员伤亡,设施设备、建构筑物破坏、环境污染。公司内部无法有效控制。
(2)公司级(二级响应)
危化品发生较大泄漏、火灾、部分人员中毒等较大事故,造成公司内人员受伤,设施设备、建构筑物部分破坏,局部环境污染。车间内部无法有效组织控制,公司组织能有效控制。
(3)车间级(三级响应)
危化品少量泄漏、小火灾、轻微中毒、部分人员轻伤或一般安全事故,并只对本公司局部区域内的人员、设施造成局部危害,对公司区的其它部位或公司区外不构成威胁的事故。车间人员能有效控制。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令第2号修订)“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我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2、中毒专项预案
3、火灾、爆炸专项预案
4、电器火灾专项预案
5、粉尘爆炸专项预案
6、特种设备事故专项预案
7、受限空间事故专项预案
8、防汛专项预案
9、地震专项预案
1.5应急工作原则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令第2号修订)“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我公司应急预案以“以人为本,减少灾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为应急预案管理原则。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的相关要求:
1、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2、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4、 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5、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2.1.1 企业规模及生产现状
公司成立于2009年,选址于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滨海县滨淮镇头罾村),占地面积114912m2,法人代表俞星光,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全厂在职职工150人,其中管理人员25人。企业基本情况及主要产品规模见表2.1.1-1
表2.1.1-1 企业基本情况及主要产品规模表
名称 |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 | ||||
注册地址 |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 ||||
法定代表人 | 俞星光 | 主要负责人 | 俞星光 | ||
公司类型 | 有限责任公司 | ||||
占地面积 | 114912m2 | ||||
联系人 | 骆卫良 | 联系电话 | 18052981119 | ||
职工人数 | 150人 | 技术、管理人数 | 25人 | ||
现有生产装置名称及生产规模 | 1500t/a阳离子蓝X-GRRL、1500t/a阳离子红X-GRL系列产品;3500t/a阳离子金黄X-GL系列产品(即1000t/a阳离子金黄X-GL、300 t/a阳离子黄X-8GL、50 t/a阳离子黄X-5GL、10 t/a阳离子荧光黄X-10GFF、300 t/a阳离子红GTL、200 t/a阳离子艳红 X-5GN、50 t/a阳离子桃红 FG、100t/a阳离子红3R、20t/a阳离子红 2GL、250t/a阳离子翠蓝GB、100t/a阳离子蓝X-GRL、500t/a阳离子蓝X-BL、10t/a阳离子艳蓝RL、10t/a阳离子蓝X-GSL、300t/a有机颜料黄13G、300t/a有机颜料金光红C) | “三同时”及领证情况 | 非危化品项目,无需领证 | ||
安全标准化 | 二级 | ||||
生产场所地址 |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 ||||
产权 | 自有■ 租赁□ 承包□ |
2.1.2 地理位置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地理位置见图1。
图1: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地理位置示意图
2.1.3 周边环境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南区)位于滨淮镇境内,距滨淮镇约9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北纬33°59′。沿海工业园范围西至中山河,南至滨淮农场,东至头罾村西界,北至宋公堤,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该区域水陆交通便捷。水上交通:中山河紧靠沿海工业园西侧,码头可停靠500吨以上船只,水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陆上交通:沿海工业园距滨海县城东坎镇约50公里。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内,厂区北侧为吉华化工、东侧为天宝化工、西侧为中山河、南侧为北干渠。企业与外界有高约2.2米的围墙相隔。
东吴化工厂界周围1000m范围内无学校、医院、铁路、重要建筑设施和其它敏感公共设施;园区有专业消防队伍,消防通道畅通,可以满足企业应急救援的需要。
东吴化工厂界周围1000m范围内无居民区。
东吴化工周边环境见区域位置图
2.1.4 交通状况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化工园地处黄淮平原,位于滨海县境内,黄海之滨、中山河畔。陆上交通四通八达,毗邻沿海高速、宁靖盐高速、京沪高速,204国道、省道327、226贯区而过;园区距盐城机场只有1小时路程,距连云港机场不足2小时路程,距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滨海港7.5公里;园区西侧中山河常年通行500吨船舶。
2.2 事故风险描述
2.2.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盐城东吴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对氨基苯甲醚(序号1194)、1,2-二氯乙烷(序号557)、液碱(序号1669)、盐酸(序号2507)、氯(序号1381)、硫酸(序号1302)、硫酸二甲酯(序号1311)、氯化锌(序号1480)、亚硝酸钠(序号2492)、水合肼(序号2012)、二异丙胺(序号706)、甲酸(序号1175)、N,N-二甲基苯胺(序号417)、溴素(序号2361)、苯肼(序号84)、甲基丙基甲酮(序号2180)、乙酸(序号2630)、苯胺(序号51)、甲苯(序号1014)、N,N-二甲基甲酰胺(序号460)、邻苯二胺(序号53)、三氯氧磷(序号1858)、N,N-二乙基苯胺(序号687)、1,2-环氧丙烷(序号979)、甲醇(序号1022)、磷酸(序号2790)、邻氯对硝基苯胺(序号1413)、N—甲基苯胺(序号1086)、氯化苄(序号1459)、二甲胺(序号354)、二氧化碳(序号642)、氯化氢(序号1475)、一氧化氮(伴生)(序号2559)、二氧化氮(伴生)(序号637)、溴化氢(序号1665)、亚磷酸(序号2444)、氯化锌(序号1480)、氟利昂R22(序号2552)等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分别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潜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腐蚀、灼伤等危险、有害因素。公司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见表2.2.1-1
表2.2.1-1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表
单元名称 | 危险源 | 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 | 可能发生的事故 | 造成后果 | 备注 |
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1500t/a阳离子红X-GRL |
二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1500t/a阳离子蓝X-GRRL |
四车间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中间产品100 t/a 6-甲氧基-2-氨基苯并噻唑 |
六车间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300 t/a阳离子黄X-8GL、300t/a阳离子红GTL |
七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苯、溴、水合肼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500 t/a阳离子蓝X-BL、20t/a阳离子红 2GL |
九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50 t/a阳离子黄X-5GL、1000t/a阳离子金黄X-GL |
十车间 | / | 三氯氧磷、DMF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200t/a阳离子艳红 X-5GN、50t/a阳离子桃红FG、100t/a阳离子红3R |
十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100t/a阳离子蓝X-GRL、10 t/a阳离子荧光黄X-10GFF、10t/a阳离子艳蓝RL、250t/a阳离子翠蓝GB |
十二车间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中间产品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 |
成品仓库 | / | 产品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 |
2#仓库 | / | 氯、DMF、水合肼、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 |
3#仓库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 |
4#仓库 | / | 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异丙胺、环氧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 |
1#储罐区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 |
3#罐区 | / | 氯化苄、溴素、硫酸二甲酯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 |
4#罐区 | / | 盐酸、液碱、硫酸 | 泄漏、中毒、灼伤 | 可能发生灼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 / |
2.2.2、重大危险辨识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中危险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标准,盐城东吴化工涉及重大危险源的物质有:1,2-二氯乙烷、氯、溴素、溴化氢、二异丙胺、亚硝酸钠、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甲基丙基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胺、硫酸二甲酯、乙酸、苯胺、N,N-二乙基苯胺、氯化苄、氯化氢、二氧化氮(伴生)、一氧化氮等,经辨识,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均构成危险化学品四级重大危险源。
按危化品事故引起的危害程度,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
Ⅰ级:甲苯、甲醇等危化品引发的火灾、爆炸,液氯等泄漏引起公司区及相邻单位人员伤亡,设施设备、建构筑物破坏、环境污染。
Ⅱ级:危化品较大泄漏、公司内人员受伤,设施设备、建构筑物部分破坏,局部环境污染。
Ⅲ级:危化品少量泄漏、部分人员轻伤或设备事故,局部场所受污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2.4本单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本公司液氯等危化品泄漏会造成下风向周边企业的部分职工中毒,因此公司与周边企业签订了安全应急救援协议和安全告知。确保对周边的影响最小。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令修订)“第九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本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若发生重大事故时,以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俞星光任总指挥,洪广伙、陈育青任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领导小组成员由安环科、生产科、工程部、办公室、供应部、销售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疏散组、抢险救援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应急救援技术组等七个应急救援职能小组。领导小组的日常办公场所设在公司办公室,其日常工作由安环科负责。应急救援管理网络见图3.1。
图3.1 应急救援管理网络图
1)、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指挥部职责: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3)、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
(1)总指挥:批准预案的实施和终止,组织指挥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技术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3) 李松:负责指挥事故的报警、警戒、情况通报、事故处理工作及平时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4) 惠金号:负责事故现场所需灭火器材装备及其他抢救物资的供给。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和灭火;负责指挥事故的现场及有关有害物扩散区的洗消、监测、检查工作,污染区处理直至无害。
(5) 阙佩庆:负责现场安全警戒及周围人员的抢救撤离、疏散和物资器材转移工作。
(6) 唐俊杰:负责事故的后勤保障工作。
(8) 骆伟良: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9)陈育青:负责事故的处置的技术服务工作。
3.3.1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成及成员
1)应急疏散组:
组长: 阙佩庆
组员: 许 民 王金荣
2)抢险救援组:
组长: 惠金号
组员: 田成兵 周兆权 陈飞飞 朱跃波
3)通讯联络组:
组长: 李松
组员: 顾庭良 许云峰 惠金宇
4)后勤保障组:
组长: 唐俊杰
组员: 黄祖兴 沈 燕
5)医疗救护组:
组长: 顾淑英
组员: 周海红 王建红
6) 善后处理组
组长: 骆伟良
组员: 徐衣维 王海洋 张燕湘
7)应急处置技术组
组长: 陈育青
组员: 王海洋 黄仁龙 刘晓年
3.3.2各救援工作小组职责
1)应急疏散组职责
(1)负责现场及周围人员的抢救、撤离、疏散和物资器材转移工作;
(2)负责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
(3)做好自救工作,组织现场抢救受伤受害人员,进行防化防毒处理,安全转移伤员。
2)抢险救援组职责:
(1)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2)负责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抢修抢险作业;
(3)负责泄漏物的现场清洗消毒处理;
(4)做好自救、互救工作,协助疏散抢救受伤人员等;
(5)恢复生产的检修作业。
3)通讯联络组职责:
(1)及时正确报警、接警
(2)负责布置隔离区的安全警戒线,保证现场井然有序;
(3)负责配合现场总指挥向各小组传达救援指令和横向联络;
(4)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厂区道路畅通;
(5)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协助疏散人员;
(6)负责清点离开事故区域的人数,并进行登记;
(7)按照指挥部要求负责与社会、周边单位各救援机构联络;
(8)保护事故现场物证、数据。
4)后勤保障组职责:
(l)负责事故现场所需灭火器材装备及其他抢救物资的供给;
(2)供应劳动保护用品、应急救援用具;
(3)供应救援人员的后勤饮食等生活必需品。
5)医疗救护组职责
(1)负责承担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2)负责起草有关医疗救护方面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草案;
(3)负责医疗救护体系的建设工作;
(4)负责本企业的医疗救护培训工作;
6)善后处理组职责
(1)做好受伤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思想稳定,确保伤亡事故发生后不发生混乱和失控状况;
(2)做好伤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矛盾;
(3)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4)做好伤员及及家属的慰问工作。
7)应急处置技术组职责
(1)加强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
(2)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3)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突发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应急抢险、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4)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等能力。
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预测与预警结果,针对安全生产事故开展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本公司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采取的方式有:反应釜超温报警,现场监控系统,进料自动切断装置,现场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闭路监控系统以及采取不断来回巡查等方式、各危险目标的监控见表4.1-1:
表4.1-1 危险目标监控措施表
单元名称 | 危险源 | 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 | 可能发生的事故 | 监控方式 | 备注 |
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二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四车间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毒气体报警、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六车间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七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苯、溴、水合肼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九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毒气体报警、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十车间 | / | 三氯氧磷、DMF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毒气体报警、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十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十二车间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视频监控 |
|
成品仓库 | / | 产品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视频监控 |
|
2#仓库 | / | 氯、DMF、水合肼、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 | 有毒、可燃气体报警、视频监控、红外报警 |
|
3#仓库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视频监控 |
|
4#仓库 | / | 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异丙胺、环氧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火灾报警、视频监控 |
|
1#储罐区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液位计、高低液位报警、紧急停输送泵、高液位紧急切断、视频监控、红外报警 |
|
3#罐区 | / | 氯化苄、溴素、硫酸二甲酯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可燃气体报警液位计、高低液位报警、紧急停输送泵、高液位紧急切断、视频监控、红外报警 |
|
4#罐区 | / | 盐酸、液碱 | 泄漏、中毒、灼伤 | 液位计、视频监控 |
|
1、厂区内生产场所、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场所、重大危险目标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2、剧毒气体氯气、易燃易爆气体、有毒物质和其他危险化学品发生大量泄漏,有毒或可能气体产生报警,已经或者即将危及到公共安全;
3、关键岗位、重要部位超温、超压、超液位报警;
4、造成一人或多人员死亡、重伤的情况;
预警的方式方法:采用喊话、对讲机、电话、扩音喇叭通知等方式。。
预警信息发布的程序:按照车间级(Ⅲ 级)、公司级(Ⅱ级)、社会级(Ⅰ级)的不同级别进行预警信息发布。
当处于Ⅲ 级报警状态时,操作人员通过视频或现场查看,确认处于事故状态,可进行内部预警同时向班长或主任汇报;预警的方法可以采取通知汇报、对讲机、内部电话等进行。
当发生Ⅱ级报警时,立即向班长报告后,班长确认后向主任、安环科进行汇报,接到汇报后立即向副总经理和总经理汇报。预警的方法可以采取通知汇报、对讲机、内部电话、手机等进行。
当处于Ⅰ级报警状态时,立即与周边企业联系支援同时向园区治安中队及安监部门汇报。预警的方法可以采取电话、手机直接与接警中心进行联系或与联系人联系。
(1)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当班值班班长或部门负责人,当班值班班长或部门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总指挥)。同时要采取紧急措施抢救,并保护好现场。
(2)由总指挥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并说明预警级别并按照预警级别进行预警。
(3)检测、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事先了解危害区域的地形,建筑物分布燃烧爆炸的危险等。做好进场的防护。
4.4 信息报告
4.4.1 信息接收与通报
a、公司现有通信状况:公司各部门、车间控制室都配备内部电话,门卫有报警装置,内部主要人员都配有手机、对讲机、电话,保证24小时开通。
b、公司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设在门卫室, 0515-84383809。一旦发现事故,可通过公司内的值守电话或手机报警。
c、运输人员的报警和联络:运输危险化学品驾驶员、押运员的报警和与本单位有关人员的联络由市场调度员负责。注意在出车前先应将手机号码留给领导小组(或安全员)。
d、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岗位操作人员发现险情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但无法控制时,应立即向接警中心报警,安环科长或值班人员接警后,依据事故或险情的类别和级别,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有关成员汇报,确定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并通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和相关部门。事故属于Ⅰ类或Ⅰ级的,指挥部应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主管部门等上级领导机关汇报。
表4.4-1外部救援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供水供电、社区联系电话
单 位 | 电 话 |
滨海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0515-8410 8512 |
江苏沿海工业园园区安监局 | 0515-8911 8951 |
江苏沿海工业园园区专职消防队 | 0515-8438 3119 |
江苏沿海工业园园区环保分局 | 0515-8911 8956 |
边防派出所 | 0515-8438 3110 |
滨淮镇卫生院 | 0515-8466 4254 |
自来水公司 | 0515-8439 3308 |
供电公司头罾供电所 | 0515-8438 2138 |
急救 | 120 |
e、火警与救护电话
火警 遇到火灾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0515-84383119”,迅速和当地的消防部门取得联系。拨通火警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火灾中燃烧的物品和火势大小;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救护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医院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公路路口迎候救护车。
4.4.2信息上报
当公司发生事故时间较长无法控制或资源不足,周边企业支援不能满足需要时,向上级上报。
a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
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
报告内容:
当发生轻微事故时,报告班长及车间主任,同时上报安环科。
当发生一般事故时,车间主任在上报安环科时,同时上报至公司安全主管(副总经理)和总经理。
当发生伤亡事故或环保事故时,上报至公司总经理,由总经理上报至滨海县应急局和环保局。具体如下:
A.报告事故信息
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发生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滨海县应急管理局报告事故信息。
B.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本公司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本公司及周边企业不能实施扑救时,拨打84383119,请求开发区专职消防队支援。当人员中毒严重时,拔打120,请求滨海人民医院支援。
②报告事故内容
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公司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发生何种性质的事故、人员情况。发生火灾、爆炸还是中毒事故,有无周边影响等情况。
b报告事故信息的时限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当班值班班长报告;当班值班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总指挥)报告;公司负责人(总指挥)应当于1小时内向滨海沿海工业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滨海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在公司负责人(总指挥)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副总指挥代替执行总指挥的职责。副总指挥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由安环科会同生产科组成指挥部,确定指挥人后执行总指挥的职责。
由公司发言人与外界新闻舆论沟通。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滨海县应急管理局报告。
4.4.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通讯组组长负责安排通讯组成员向周边企业和部门进行信息通报,采用电话联系方式进行联系。
(1)单位互助方式
本公司周边公司,有一定的应急救援装备,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等事故,可与友邻单位联络请求支援应急救援装备。
(2)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当危险化学品泄漏时,本公司与周边企业联合无法处置时可向滨海沿海工业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滨海县应急管理局进行信息咨询。
(3)专家信息咨询
当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后,本公司无法处置可向专家进行咨询或请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
联系电话见附件1。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1)一级响应
甲苯、甲醇等引发的火灾、爆炸、有毒品泄漏等事故影响很大,造成公司及相邻单位人员伤亡,设施设备、建构筑物破坏、环境污染,公司内部无法有效控制。
处理原则:立即启动公司的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向园区中队、安监局、环保局等部门报告。
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达撤离命令后,现场所有人员按自己所处位置,选择特定路线撤离,并引导现场其他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对可能威胁到公司外公司人员、居民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指挥引导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责任部门:发生一级响应的事故,公司主要负责人坚守岗位,积极组织参与救援。
(2)二级响应
甲苯、甲醇、二氯乙烷等发生较大泄漏、火灾、部分人员中毒等较大事故,造成公司内人员受伤,设施设备、建构筑物部分破坏,局部环境污染。车间内部无法有效组织控制,公司组织能有效控制。
处理原则:公司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按照本公司制定的应急预案体系中的相关的应急程序,立即进行救援。
责任部门:发生二级响应的事故,车间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坚守岗位,积极组织和参与救援。
(3)三级响应
甲苯、甲醇、二氯乙烷等危化品少量泄漏、小火灾、轻微中毒、部分人员轻伤或一般安全事故,并只对本公司局部区域内的人员、设施造成局部危害,对公司的其它部位或公司外不构成威胁的事故。车间人员能有效控制。
处理原则:部门积极组织自救,由生产科、安环科及事故所在车间组织处置事故。
责任部门:发生部门进行处理,车间班长应坚守岗位,积极组织当班员工进行处理并参与救援工作。
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响应等程序。事故应急救援的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过程,如下图:
图5.2-1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图
5.2.1接警与响应级别的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符合启动预案级别,判断响应级别。
5.2.2应急启动
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通知应急相关人员、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质、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5.3 处置程序
东吴公司1500t/a阳离子蓝X-GRRL、1500t/a阳离子红X-GRL系列产品;3500t/a阳离子金黄X-GL系列产品(即1000t/a阳离子金黄X-GL、300 t/a阳离子黄X-8GL、50 t/a阳离子黄X-5GL、10 t/a阳离子荧光黄X-10GFF、300 t/a阳离子红GTL、200 t/a阳离子艳红 X-5GN、50 t/a阳离子桃红 FG、100t/a阳离子红3R、20t/a阳离子红 2GL、250t/a阳离子翠蓝GB、100t/a阳离子蓝X-GRL、500t/a阳离子蓝X-BL、10t/a阳离子艳蓝RL、10t/a阳离子蓝X-GSL、300t/a有机颜料黄13G、300t/a有机颜料金光红C)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公司生产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对氨基苯甲醚(序号1194)、1,2-二氯乙烷(序号557)、液碱(序号1669)、盐酸(序号2507)、氯(序号1381)、硫酸(序号1302)、硫酸二甲酯(序号1311)、氯化锌(序号1480)、亚硝酸钠(序号2492)、水合肼(序号2012)、二异丙胺(序号706)、甲酸(序号1175)、N,N-二甲基苯胺(序号417)、溴素(序号2361)、苯肼(序号84)、甲基丙基甲酮(序号2180)、乙酸(序号2630)、苯胺(序号51)、甲苯(序号1014)、N,N-二甲基甲酰胺(序号460)、邻苯二胺(序号53)、三氯氧磷(序号1858)、N,N-二乙基苯胺(序号687)、1,2-环氧丙烷(序号979)、甲醇(序号1022)、磷酸(序号2790)、邻氯对硝基苯胺(序号1413)、N—甲基苯胺(序号1086)、氯化苄(序号1459)、二甲胺(序号354)、二氧化碳(序号642)、氯化氢(序号1475)、一氧化氮(伴生)(序号2559)、二氧化氮(伴生)(序号637)、溴化氢(序号1665)、亚磷酸(序号2444)、氯化锌(序号1480)、氟利昂R22(序号2552)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存在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可能性。以下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事故,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5.3.1.一般火灾事故的处理
(1)扑救初期火灾。现场人员发现火情并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或者对泄漏物料进行围堵截漏,然后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同时要大声呼喊求助。
发现火灾并经判断只初期灭火行动不可能将火扑灭时,应立即向当班值班班长报告情况,同时要采取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或者对泄漏物料进行围堵截漏,尽可能防止火势蔓延。当班班长向车间主任和值班班长汇报或直接向总指挥报告。
(2)通讯组成员负责第一时间报警,拨打84383119等外援电话。
(3)救援组成员迅速到现场用干粉灭火器实施扑救。切断电源。
(4)治安组立刻疏散公司内车辆和无关人员,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5)医疗救护组负责抢救火场受伤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6)后勤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
(7)待消防队到达现场,服从消防队统一指挥。
5.3.2爆炸事故的处理
(1)发生爆炸事故,立即启动火警,撤离疏散在该区域的所有人员。
(2)当班值班班长向总指挥报告。通讯组成员负责第一时间报警,拨打0515-84383119等外援电话。
(3)待消防队到达现场,服从消防队统一指挥。
(4)救援组成员迅速切断电源。到现场服从消防队统一指挥。
(4)治安组立刻疏散公司内车辆和无关人员,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5)医疗救护组负责治救受伤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6)后勤组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
5.3.3中毒事故的处理
(1)现场人员向当班值班班长报告。当班值班班长向总指挥报告。
(2)医疗救护组负责抢救中毒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3)通讯组成员负责第一时间报警,拨打120等外援电话。
(4)救援组成员迅速到现场围截堵漏。协助医疗救护组救援。
(5)治安组按总指挥指令疏散公司内车辆和无关人员,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6)后勤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
(7)待消防队到达现场,服从消防队统一指挥。
电力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由于是带电燃烧,所以蔓延迅速。如果扑救不当,可能会引起触电事故。
(1)扑救电气火灾,发现人员首先要尽可能切断电源,然后根据火灾现场情况采取确当方法扑救火灾。
特殊情况,必须带电灭火时应该注意,只可用二氧化碳或者干粉灭火器灭火对初起的电气火灾予以扑灭。
发现火灾并经判断只初期灭火行动不可能将火扑灭时,应立即向当班值班班长报告情况,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防止火势蔓延。当班值班班长向总指挥报告。
(2)通讯组成员负责第一时间报警,拨打84383119等外援电话。
(3)救援组成员迅速到现场用干粉灭火器实施扑救。切断电源。
(4)治安组立刻疏散公司内车辆和无关人员,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5)医疗救护组负责抢救火场受伤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6)后勤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
(7)待消防队到达现场,服从消防队统一指挥。
5.3.5触电事故的处理
(1)发现人员根据情况边大声呼救边火速切断电源抢救触电人员:
①立即拉下闸门或关闭电源开关,拔掉插头,使触电者很快脱离电源;
②急救者利用绝缘物品如竹杆、木棍、塑料或橡胶制品、皮制品挑开接触病人的电源,使病人迅速脱离电源。
未切断电源之前,抢救者切忌用自己的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这样自己也会立即触电。
如无法立即将触电人员脱离触电地点,现场人员向当班值班班长报告。当班值班班长向总指挥报告。
(2)医疗救护组负责抢救触电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3)通讯组成员负责第一时间报警,拨打120等外援电话。
(4)救援组成员协助医疗救护组救援。同时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5)治安组按总指挥指令疏散公司内车辆和无关人员,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6)后勤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
(7)待消防队到达现场,服从消防队统一指挥。
5.3.6溺水事故的处理
(1)发现人员根据情况边大声呼救边抛救生圈进行救援:
①立即向水中抛救生圈;
②急救者利用竹杆、救援绳等进行辅助;
未经专业训练,抢救者切忌自行救援,这样自己也会溺水引发事故。
如无法立即将溺水人员救出,现场人员向当班值班班长报告。当班值班班长向总指挥报告。
(2)医疗救护组负责抢救溺水人员,进行催吐,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等措施,并及时由120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3)通讯组成员负责第一时间报警,拨打120、84383119等外援电话。
(4)救援组成员协助医疗救护组救援。同时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5)治安组按总指挥指令疏散公司内车辆和无关人员,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6)后勤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
5.3.7泄漏事故的处理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立即向当班值班班长报告。较大以上的泄漏值班班长立即向总指挥报告。
(2)抢险人员采取迅速关闭泄漏部位的上下游阀门或者对泄漏物料进行围堵截漏和泄漏设备管道的堵泄漏措施,尽可能防止泄漏物蔓延。有毒蒸汽发生泄漏时须同时做好雾化水吸收污染物的措施。
(3)治安组按总指挥指令疏散现场无关车辆和人员,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4)医疗救护组负责做好抢救中毒人员的准备,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5)通讯组成员负责第一时间报警,拨打84383119及120等外援电话
(6)后勤组提供救援所需泄漏物围堵的物资。
(7)待专业消防队到达现场后,服从消防队统一指挥。
5.3.8人员的疏散与撤离
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1)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
听到公司内需要疏散人员的警报时,区域内的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结合,从而避免人员更大伤亡。装置负责人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岗位内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滴加阀、蒸汽阀、搅拌电机以及进出料阀等。
人员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由当班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数。当班主操应组织本班人员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顺序从生产现场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主操清点人数后,向部门负责人或者值班主操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由事故单位负责报警,发出撤离命令,接命令后,当班负责人组织疏散,人员接通知后,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负责人清点人数后,向事故部门负责人或者值班长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人员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负责抢险和救护的人员在接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赴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由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在进入事故点前,队长必须向指挥部报告每批参加抢修(或救护)人员数量和名单并登记。
抢修(或救护)队完成任务后,组长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抢险(或救护)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故控制情况,必须做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或救护)的决定,向抢险(或救护)队下达命令。队长若接撤离命令后,带领抢险(或救护人员)撤离事故点至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指挥部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居民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书面发送警报。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指挥部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中应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
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组织和指导员工就地取材(防毒面具、防毒口罩、湿毛巾、湿口罩等)来防护措施保护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人员的照顾等)。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5.4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现场应急结束。
5.4.1 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
事故源已得到有效控制,泄漏点已消除;损坏的设备或零件已修复或更换;装置已具备恢复正常生产的条件;污染物已消除,装置已达标排放,空气、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在国家的卫生允许浓度指标内,不再对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构成危险;撤离疏散人员已具备返回的条件;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的救治。
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中,确认泄漏已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以及现场和周围有害物质的浓度已达到允许范围;火灾爆炸事故中,确认现场火源、明火、高温物质已彻底消除以及现场和周围危险物质的浓度已控制在爆炸下限的50%以下。
5.4.2 应急中止命令发布的组织机构和关闭程序
应急中止命令发布的组织机构: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事故应急预案关闭程序:生产科、安环科等部门的负责人在收到事故现场处理的信息后,要分别予以确认,确认后向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总指挥据此发布关闭事故应急预案的命令,并由通讯组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
5.4.3 应急结束后的工作
(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及需向公司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①一般事故
公司负责人应在事故处理完毕24小时内,将事故的初步原因分析、事故经过、事故救援经过形成书面材料交公司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向有关当事人进行询问,进行调查,形成记录,一并报事故调查处理小组。
②伤亡事故
公司负责人要立即上报到滨海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简要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经过、初步原因分析、伤亡人数等内容。
(2)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立即进行事故调查工作,开展事故应急救援中各应急小组的工作情况收集工作。三日内写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交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报告内容应有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分析、事故后果、各小组救援过程简述、分析救援工作的不足(物资、信息、措施),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及应急预案应改进的方向等内容。
6.1、新闻发言人
1)公司对外新闻发布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主任担任。
2)现场对外新闻发布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指定。
在新闻发布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翔实、及时准备。
新闻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等。
7 后期处置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转移至事故收集槽。
事故的发生肯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应积极向周边企业、群众进行解释,消除影响。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善后赔偿工作。
与此同时,应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厂房、设备破坏鉴定,有维修可能的进行维修,不能维修的,应按照相应程序进行重建。若破坏较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处理,按照相应程序组织恢复生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令第2号修订)第四十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由定期组织的预案演练来评估其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或在事故救援后组织对抢险过程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8 保障措施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
发生险情灾害后,各通信器材必须随时开通,对外联络电路及局内相应的通信设备,同时派专人负责,应急救灾指挥等主要部门的通信设备必须畅通。
8.2 应急队伍保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落实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及其使用档案,并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适用状态”。
本着统筹计划、合理布点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系统,加强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利用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充分利用周边企业应急资源,签订互助协议,提供应急期间的抢险抢修、物资供应、医疗卫生、治安保卫、交通维护和运输等应急救援力量的保障;加强广大员工应急能力建议,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公司应急队伍的素质(有关队伍保障以附表形式列出)。
8.3 应急物资保障
依据本预案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公司应急物资储备为主和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的区域联动机制,做到公司应急物资资源共享、动态管理。在应急状态下,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配使用。主要应急救援物资见表8.3-1、表8.3-2。
表8.3-1 东吴化工应急装备情况一览表
设施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安装位置 | 责任人及电话 |
洗眼器 | HA-BPXA | 13 | 车间、罐区 | 各区域负责人 |
应急照明灯 | / | 5 | 车间、仓库、办公室 | 各区域负责人 |
消防服 | / | 12 | 微型消防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医药箱、医疗急救器材 | / | 2 | 安环科 | 骆卫良15961918885 |
担架 | / | 3 | 微型消防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空气呼吸器 | / | 4 | 微型消防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防毒面具 | / | 16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防毒口罩、耳罩、防护眼罩 | / | 16 | 五金库 | |
防护靴 | / | 14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半罩式呼吸器 | / | 8 | 微型站 | |
全罩式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碱服 | / | 4 | 微型站 | |
耐油靴 | / | 2 | 微型站 | |
耐酸碱手套 | / | 20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围裙、面罩、口罩、安全帽、胶手套、耳塞 | / | 10 | 五金库 | |
防护手套 | / | 8 | 微型消防站 | |
生理盐水 | / | 12 | 各车间应急箱 | 车间负责人 |
烧伤油膏 | / | 12 | 各车间应急箱 | |
眼药水 | / | 12 | 各车间应急箱 | |
急救箱 | / | 12 | 各车间 | |
眼膏 | / | 12 | 各车间应急箱 | |
创可贴 | / | 12 | 安环科 | 顾淑英15962233008 |
碘伏棉棒 | / | 12 | 安环科 |
表8.3-2东吴化工应急装备分布情况一览表
设施分类 | 设施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安装位置 | 责任人及电话 | ||
一、预防事故设施 | |||||||
检测、报警设施 | 压力表 | YK-160-B(0~0.6MPa) | 126 | 车间、储罐区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真空表 | -0.1-0-1.5MPa | 41 | |||||
温度表 | WZP-240、WSSD-416 | 155 | |||||
液位计 | 玻璃板 | 98 | |||||
可燃气体检测探头 | ESD500 | 80 | 车间、储罐区 | ||||
手提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 QT111-XP-3160 | 2 | 安环科 | ||||
声光报警器 | / | 15 | 车间、储罐区 | ||||
火灾报警器 | / | 15 | 车间 | ||||
紧急切断联锁系统 | / | 45 | 车间、储罐区 | ||||
超液位自动切断装置 | / | 10 | 储罐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视频监控设施视频监控点 | / | 11 | 门卫、车间、污水站、罐区、仓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 转动设备防护罩 | / | 215 | 泵类、转动设备运转部件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电器过载保护设施 | / | 136 | 电器设备都配备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防静电跨接与接地 | / | 150 | 车间、储罐区、仓库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避雷网、防雷接地 | / | 18 | 车间、储罐区、仓库、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管道 | ||||
防腐漆地面 | / |
| 罐区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防渗漏 | / | 1056 | 固废仓库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防爆设施 | 电器设备:防爆电器、照明、开关等 | / | / | 区域内都使用防爆设施 | 骆卫良15961918885骆卫良15961918885 | ||
防爆摄像头 | / | 11 | 车间、罐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普通摄像头 | / | 25 | 罐区、门卫、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作业场所防护设施 | 防护栏 | / | 320m | 车间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安全警示标志 | 安全警示标志 | / | 若干 | 车间、储罐区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安全周知卡 | / | 120 | 各车间、罐区仓库 | ||||
风向标 | / | 6 | 厂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二、控制事故措施 | |||||||
泄压和止逆设施 | 安全阀 | / | 43 | 蒸汽管道、反应釜、管道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放空管 | / | 112 | 各车间 | ||||
爆破片 | / | 84 | 精馏釜等 | ||||
呼吸阻火阀 | GFQ-2 | 104 | 甲醇储罐 | ||||
放空阀 | DN40、DN25 | 118 | 车间、储罐区 | ||||
止回阀 | / | 2 | 各车间、罐区 | ||||
紧急处理设施 | 紧急备用电源 | 55KW柴油发电机组 | 1 | 配电房 | |||
事故应急池 | 2500m3 | 1 | 厂区 | ||||
三、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 |||||||
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 阻火器 | DN50 | 130 | 车间、储罐区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防火堤 | 1.2m | 10 | 储罐区 | ||||
灭火设施 | 室外消防栓 | SN65 | 36 | 厂区 | |||
消防水带 | / | 52 | 各车间消防箱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铲子 | / | 56 | 各车间五金库 | ||||
室内消火栓 | SN65 | 85 | 仓库 | ||||
消防水带 | / | 85 | 各车间消防箱 | ||||
水枪 | / | 85 | 各车间消防箱 | ||||
手提式灭火器 | MF/ABC8、MF/ABC4 | 208 | 车间、仓库、罐区 | ||||
黄砂箱 | 50L | 14 | 车间、仓库、罐区 | ||||
推车式灭火器 | / | 16 | 仓库、罐区、车间 | ||||
干粉灭火器 | MFT/ABC20 | 118 | 各车间、仓库 | ||||
推车泡沫灭火机 | PY8/500 | 2 | 罐区 | ||||
消防水泵 |
| 2 | 泵站及厂区 | ||||
消防水池 | 1000m3 | 1 | 车间南侧 | ||||
消防管网 | 主管DN150 | 若干 | 厂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紧急个人处置设施 | 洗眼器 | HA-BPXA | 13 | 车间、罐区 | 各区域负责人 | ||
固定报警电话 | / | 5 | 安环科、办公室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应急照明灯 | / | 13 | 车间、仓库、办公室 | 各区域负责人 | |||
应急救援设施 | 消防服 | / | 12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医药箱、医疗急救器材 | / | 12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担架 | / | 3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逃生避难设施 | 安全通道 | / | 1 | 各车间 | 各区域负责人 | ||
安全绳 | / | 6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安全绳梯 | / | 2 | 五金库 | ||||
空气呼吸器 | / | 12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避难指示标志 | / | 12 | 厂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 防毒面具 | / | 6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防毒口罩、耳罩、防护眼罩 | / | 6 | 微型站 | ||||
防护靴 | / | 4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半罩式呼吸器 | / | 8 | 微型站 | ||||
全罩式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碱服 | / | 2 | 微型站 | ||||
耐油靴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碱手套 | / | 20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围裙、面罩、口罩、安全帽、胶手套、耳塞 | / | 10 | 五金库 | ||||
防护手套 | / | 8 | 微型站 | ||||
抢修器材 | 瓶阀出口钢六角螺帽、垫片 | / | 2 | 微型站 | |||
活动扳手 | / | 5 | 微型站 | ||||
竹签、木塞、铅塞、橡皮塞 | / | 6 | 微型站 | ||||
铁丝 | / | 5 | 微型站 | ||||
铁箍 | / | 10 | 微型站 | ||||
橡胶垫 | / | 10 | 微型站 | ||||
应急药品 | 酸碱烧伤中和冲洗液 | / | 5 | 微型站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生理盐水 | / | 6 | 各车间应急箱 | 车间负责人 | |||
烧伤油膏 | / | 6 | 各车间应急箱 | ||||
眼药水 | / | 6 | 各车间应急箱 | ||||
急救箱 | / | 6 | 各车间 | ||||
眼膏 | / | 6 | 各车间应急箱 | ||||
创可贴 | / | 2 | 安环科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碘伏棉棒 | / | 2 | 安环科 |
8.4 经费保障
公司安环科对救援工作的日常费用作出预算,财务部审核,经公司应急指挥部审定后,列入年度预算;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财务部等部门对应急处置费用进行如实核销。
8.5 其它保障
聘请专家,建立公司应急处置专家库,加大应急技术培训的研发力度,不断改进应急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司重特大事故技术平台(有关技术保障以附表形式列出)。
9 培训与演练
9.1 应急预案培训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1)公司制定了年度的培训计划,计划中包含了应急预案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方法和要求。
对应急救援各类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公司安环科每年组织一次进行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及现场处置方案的培训。培训内容见表9-1。
表9-1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 | 培训周期 | 授课方式 | 授课部门 |
应急职责 | 每年一次 | PPT讲解 | 办公室 |
应急程序 | 每年一次 | PPT讲解 | 安环科 |
初期火灾的扑灭 | 每年一次 | 实际演练 | 安环科 |
消防器材的使用 | 每年二次 | 视频学习 | 安环科 |
危险品应急响应 | 每年二次 | 班会学习 | 各车间主任 |
通用急救知识 | 每年一次 | 视频讲解 | 办公室 |
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 | 每年二次 | 视频讲解 | 安环科 |
堵漏技术 | 每年二次 | 视频讲解 | 生产科、设备科 |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由本公司结合每年组织的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考核一并进行,新入公司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培训。对新入公司人员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对老员工,每年需进行再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培训内容:
a危险目标的基本情况、危害识别、应急措施;
b防火、防爆、防毒的基本知识;
c作业过程中异常情况的排除,处理方法;
d事故发生后如何开展自救和互救;
e事故发生后的撤离和疏散方法。
对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由公司宣传部门以发放宣传品或告知书的形式,或结合社会性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宣传或告知的内容:
a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危险特性;
b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的防护方法;
c事故发生后的撤离和疏散方法。
9.2 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形式,可以采取桌面演练、实战演练,模拟(图上推演)或混合演练(实战与模拟相结合)等方式。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每年组织两次应急预案或专项预案演练,并在两年内覆盖应急预案中所有内容。每半年组织两次现场应急处置演练。
a)装置、设备泄漏的应急处置抢险:
b)通信及报警讯号联络;
c)急救及医疗;
d)洗消处理;
e)事故区域气体监测;
f)防护指导,包括专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员工的自我防护;
g)各种标志、设置警戒范围及人员控制;
h)事故区域交通控制及管理;
i)泄漏污染区域内人员的疏散撤离及人员清查;
j)向上级报告情况及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
k)事故的善后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三十四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相关部门及组织部门对预案演练过程中的不足及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评估预案的可行性并进行总结。对预案演练过程中,反映出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同时进行跟踪改进完成的情况,确保具有持续改进的效果。
9.3 应急预案评估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三十五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应急预案评估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有实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本预案编制完成后需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估。
9.4 应急预案备案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二十六条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本预案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报滨海县应急管理局备案,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二)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所列单位,应当提供应急预案评审意见;
(三)应急预案电子文档;
(四)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三)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的;
(六)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三十七条、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进行,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应急部第2号修订)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本预案由公司总经理签字后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 专项应急预案
公司生产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对氨基苯甲醚(序号1194)、1,2-二氯乙烷(序号557)、液碱(序号1669)、盐酸(序号2507)、氯(序号1381)、硫酸(序号1302)、硫酸二甲酯(序号1311)、氯化锌(序号1480)、亚硝酸钠(序号2492)、水合肼(序号2012)、二异丙胺(序号706)、甲酸(序号1175)、N,N-二甲基苯胺(序号417)、溴素(序号2361)、苯肼(序号84)、甲基丙基甲酮(序号2180)、乙酸(序号2630)、苯胺(序号51)、甲苯(序号1014)、N,N-二甲基甲酰胺(序号460)、邻苯二胺(序号53)、三氯氧磷(序号1858)、N,N-二乙基苯胺(序号687)、1,2-环氧丙烷(序号979)、甲醇(序号1022)、磷酸(序号2790)、邻氯对硝基苯胺(序号1413)、N—甲基苯胺(序号1086)、氯化苄(序号1459)、二甲胺(序号354)、二氧化碳(序号642)、氯化氢(序号1475)、一氧化氮(伴生)(序号2559)、二氧化氮(伴生)(序号637)、溴化氢(序号1665)、亚磷酸(序号2444)、氯化锌(序号1480)、氟利昂R22(序号2552)等,存在储罐泄漏、车间中间罐的泄漏、桶装液体泄漏、高位槽或计量槽泄漏、管道及法兰、阀门的泄漏。
表1.1-1危险化学品泄漏风险分析表
所处位置 | 危险源 | 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 | 风险种类 | 发生的可能性 | 严重程度 | 影响范围 |
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二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四车间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泄漏 | 有可能 | 较大风险 | 公司外 |
六车间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七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溴、水合肼 | 泄漏 | 有可能 | 中度风险 | 公司内 |
九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车间 | / | 三氯氧磷、DMF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二车间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成品仓库 | / | 产品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2#仓库 | / | 氯、DMF、水合肼、亚硝酸钠、甲酸 | 泄漏 | 有可能 | 较大风险 | 公司外 |
3#仓库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4#仓库 | / | 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异丙胺、环氧丙烷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1#储罐区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3#罐区 | / | 氯化苄、溴素、硫酸二甲酯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4#罐区 | / | 盐酸、液碱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明确公司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及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具体见附件1.
3. 1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一般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抢险,凡公司相关工艺装置、储存设备发生泄漏本预案开始启动。
表3.2-1危险化学品泄漏监控方式表
序号 | 工序名称 |
生产车间 | 涉及的危险 化学物品 | 事故风险种类 | 监控方式 |
1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一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泄漏 | 可燃气体报警、视频监控 |
2 | 重氮化、甲基化 | 二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泄漏 |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视频监控 |
3 | 氯化 | 四车间 | 氯、1,2-二氯乙烷 | 泄漏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火灾报警 |
4 | 重氮化 | 六车间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泄漏 | 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视频监控 |
5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七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溴、水合肼 | 泄漏 | 可燃气体报警、液位报警、视频监控 |
6 | 重氮化、甲基化 | 九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泄漏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报警 |
7 | / | 十车间 | 三氯氧磷、DMF | 泄漏 | 视频监控、超温超压报警、人员检查、火灾报警 |
8 | 重氮化、甲基化 | 十一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泄漏 | 可燃气体报警、液位报警、视频监控 |
9 | 甲基化 | 十二车间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泄漏 | 可燃气体报警、液位报警、视频监控 |
10 | / | 成品仓库 | 产品 | 泄漏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可燃气体报警、火灾报警 |
11 | / | 2#仓库 | 氯、DMF、水合肼、亚硝酸钠、甲酸 | 泄漏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有毒气体报警、火灾报警 |
12 | / | 3#仓库 | 甲酸、N-甲基苯胺 | 泄漏 | 视频监控、火灾报警、人员巡查、可燃气体报警 |
13 | / | 4#仓库 | 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异丙胺、环氧丙烷 | 泄漏 | 视频监控、火灾报警、人员巡查、可燃气体报警 |
14 | / | 1#储罐区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泄漏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有毒气体报警、水幕喷淋、火灾报警 |
15 | / | 3#罐区 | 氯化苄、溴素、硫酸二甲酯 | 泄漏、中毒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有毒气体报警 |
16 | / | 4#罐区 | 盐酸、液碱 | 泄漏、灼伤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 |
3. 2 预警行动
表3.2-2 预警方式
事故预警的条件 | 预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发布程序 |
存在危险化学品跑、冒、滴、漏 | 电话、呼叫 | 发现者 周围人员 值班班长 负责人
|
3. 3 信息报告程序
3.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
3. 3.2 现场报警方式
利用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至84383809(外线电话拨打0515-84383119)。
3.3.3 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见附件1。
3.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3. 3.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医疗救护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受伤害人员的情况;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
(2)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遇到危险化学品的较大面积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详细地址;
②讲清泄漏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和情况;
③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3. 4 应急处置
3. 4.1 响应分级
表3.4-1响应分级表
应急响应级别 | 响应条件 | 影响范围 | 控制事态的能力 |
车间级 | 管道、单个容器(桶)跑、冒、滴、漏;不影响整个公司原料供应及生产装置的运行;少量泄漏 | 车间、岗位 | 车间可以控制 |
公司级 | 装置、容器、管道大面积泄漏;影响整个公司原料供应及生产装置的运行;大量泄漏、车间内部无法控制的事故 | 涉及其它车间 | 公司内部可以控制 |
社会级 | 大量泄漏有可能散发到公司外;延及公司区之外的火灾;不能由公司内部控制的事故 | 公司及周围单位 | 只有社会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响应程序
(1)事故类型:泄漏。
(2)形成事故原因事件有:储罐、中间罐及计量罐罐体产生蚀孔、焊接部位脱焊、法兰连接处螺栓松动、法兰连接垫片老化、包装容器破损、接合管断裂、卸料口与卸料管接合不当或操作失误、违规操作等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
(3)可能发生的时间:不定时。
(4)危害后果:危险化学品有的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刺激性,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扩散流失、易造成火灾爆炸事件,有毒,污染环境危害极大。若发生泄漏,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害甚至死亡。
4.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组织原则:
公司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一般服从重点的基本原则。
(2)协调原则:
公司预防泄漏工作,必须与整个公司行政、经营、消防安全管理协调一致,防泄漏应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权威性,能集中、调动各部门力量相互配合实施抢险。
(3)重视发生灾害的程度: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刺激性,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扩散流失、易造成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中毒死亡、污染环境,危害极大,应保护重点,防止扩大事故。
4. 3 处置措施
4.3.1泄漏源控制
可能时,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危险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向备用设施转移、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进行泄漏源控制。
储罐、容器发生泄漏后,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危险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堵漏方法见下表。
表4.3-1堵漏方法表
部位 | 形式 | 方法 |
罐体 钢瓶 | 砂眼 |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
缝隙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 |
孔洞 |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 |
裂口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 |
管道 | 砂眼 |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
缝隙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 |
孔洞 |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 |
裂口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 |
阀门 | 沙眼 |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
法兰 | 缝隙 |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
4.3.2泄漏物处置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泄漏物处置主要有4种方法:
(1)围堤堵截。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罐区有围堤,其他泄漏处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2)稀释与覆盖。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也可以采用生产车间的蒸气消防设施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防止液体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3)收容(集)。对于大量泄漏,可选择用自吸泵将泄漏出的危险化学品抽入备用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稀盐酸或喷氨水进行中和处理。
(4)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三废处理车间进行处理。
4.3.3.液氯泄漏处置措施
(1)氯气泄漏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修,撤离无关人员至上风处,抢救中毒者,并立即对泄漏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带有效防护面具。
(2)抢修中应利用现场机械通风设施和尾气处理装置等,降低氯气污染程度。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3)液氯钢瓶泄漏时的堵漏应急措施
1)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
2)通过紫铜管将泄漏钢瓶的液相点与另一空瓶相连,及时将液氯转移到空瓶中,同时将空瓶的气相口用紫铜管通道液碱中。
3)合金堵处理泄漏时,可先用捶子的奶子一头,轻轻的在合金堵处敲打,敲打无用时,应有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用锤子敲打时不能用力过大,只能轻轻的敲,至不漏为止,然后及时进行使用和处理。
4)瓶阀泄漏时,用有四氟垫片的六角螺帽拧紧,并注好瓶阀泄漏的明显标记,及时使用和处理,等下次充装前整瓶更换瓶阀。
5)瓶体焊缝泄漏时,将泄漏处朝上,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然后将瓶内液氯立即使用或处理掉。
6)充装好的液氯钢瓶,发现钢瓶与瓶阀(合金堵)间丝扣泄漏,将泄漏瓶阀(合金堵)向上,用扳手将瓶阀(合金堵)拧紧。
7)在运输途中钢瓶泄漏又无法处理时,应将载氯气瓶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8)发现连接钢瓶的紫铜管泄漏时,先关氯气阀,再将钢瓶瓶阀关掉,然后打开抽空阀,将紫铜管内的液氯抽尽,卸下紫铜管,进行焊补或更换新的紫铜管。
4)氯气缓冲罐发生泄漏时,按停车规程进行停车,打开抽空阀,将罐内的氯气抽尽,必要时进行空气置换,然后对泄漏处进行修复或对缓冲罐进行更换。
5)钢瓶泄漏堵漏无效时,应将推入液碱中和池,并不断向中和池加入液碱,只到液氯泄漏结束。
(4)液氯泄漏物的应急消除措施
(1)中和:采用氯气捕消器对准氯气蒸汽带进行喷洒,以尽可能的中和空气中的氯气。
(2)吸收:为减少大气污染,采用大量的雾状水喷射氯气蒸气云,使其尽可能吸收散发在空气中的氯气。
4. 4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见附件2
公司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的一般危险化学品有对氨基苯甲醚、1,2-二氯乙烷、液碱、盐酸、氯、硫酸、硫酸二甲酯、氯化锌、亚硝酸钠、水合肼、二异丙胺、甲酸、N,N-二甲基苯胺、溴素、苯肼、甲基丙基甲酮、乙酸、苯胺、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邻苯二胺、三氯氧磷、N,N-二乙基苯胺、1,2-环氧丙烷、甲醇、磷酸、邻氯对硝基苯胺、N—甲基苯胺、氯化苄、二甲胺、二氧化碳、氯化氢、一氧化氮(伴生)、二氧化氮(伴生)、溴化氢、亚磷酸等,误服或吸入上述物质的蒸汽均可发生一定程度的中毒。
表1-1车间、岗位中毒事故分析表
所处位置 | 危险源 | 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 | 事故风险种类 | 发生的可能性 | 严重程度 | 影响范围 |
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二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四车间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中毒 | 有可能 | 较大风险 | 公司外 |
六车间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七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溴、水合肼 | 中毒 | 有可能 | 中度风险 | 公司内 |
九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车间 | / | 三氯氧磷、DMF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二车间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成品仓库 | / | 产品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2#仓库 | / | 氯、DMF、水合肼、亚硝酸钠、甲酸 | 中毒 | 有可能 | 较大风险 | 公司外 |
3#仓库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4#仓库 | / | 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异丙胺、环氧丙烷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1#储罐区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罐区 |
3#罐区 | / | 氯化苄、溴素、硫酸二甲酯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罐区 |
4#罐区 | / | 盐酸、液碱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罐区 |
明确了公司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及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具体见附件1.
3. 1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一般危险化学品的中毒处置,凡公司相关工艺装置、储存设备发生中毒本预案开始启动。
3. 2预警
3.2. 1 危险源监控
表3.2-1危险化学品中毒监控方式
序号 | 工序名称 |
生产车间 | 涉及的危险 化学物品 | 事故风险种类 | 监控方式 |
1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一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中毒 | 可燃气体报警、视频监控 |
2 | 重氮化、甲基化 | 二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中毒 |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视频监控 |
3 | 氯化 | 四车间 | 氯、1,2-二氯乙烷 | 中毒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火灾报警 |
4 | 重氮化 | 六车间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中毒 | 可燃气体报警、超温超压报警、视频监控 |
5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七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溴、水合肼 | 中毒 | 可燃气体报警、液位报警、视频监控 |
6 | 重氮化、甲基化 | 九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中毒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报警 |
7 | / | 十车间 | 三氯氧磷、DMF | 中毒 | 视频监控、超温超压报警、人员检查、火灾报警 |
8 | 重氮化、甲基化 | 十一车间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中毒 | 可燃气体报警、液位报警、视频监控 |
9 | 甲基化 | 十二车间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中毒 | 可燃气体报警、液位报警、视频监控 |
10 | / | 成品仓库 | 产品 | 中毒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 |
11 | / | 2#仓库 | 氯、DMF、水合肼、亚硝酸钠、甲酸 | 中毒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有毒、可燃气体报警、火灾报警 |
12 | / | 3#仓库 | 甲酸、N-甲基苯胺 | 中毒 | 视频监控、火灾报警、人员巡查 |
13 | / | 4#仓库 | 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异丙胺、环氧丙烷 | 中毒 | 视频监控、火灾报警、人员巡查 |
14 | / | 1#储罐区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中毒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有毒气体报警、水幕喷淋、火灾报警 |
15 | / | 3#罐区 | 氯化苄、溴素、硫酸二甲酯 | 中毒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 |
16 | / | 4#罐区 | 盐酸、液碱 | 中毒 | 视频监控、人员检查 |
3. 2.2 预警行动
事故预警的条件 | 预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发布程序 |
人员接触或误服出现中毒症状
| 电话、呼叫 | 发现者 周围人员 值班班长 负责人 |
3. 3 信息报告程序
3.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
3.3.2 现场报警方式
利用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至84383809外线电话拨打0515-84383119。
3. 3.3 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见附件2。
3.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3. 3.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医疗救护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受伤害人员的情况;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
(2)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遇到危险化学品的较大面积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详细地址;
②讲清泄漏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和情况;
③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3. 4 应急处置
3. 4.1 响应分级
表3.4-1响应分级表
应急响应级别 | 响应条件 | 影响范围 | 控制事态的能力 |
车间级 | 个别人员轻度不适 | 离开现场 | 车间可以控制 |
公司级 | 个别人员重度不适 | 须就医 | 公司内部可以控制 |
社会级 | 人员出现重度中毒。 | 须抢救 | 只有社会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响应程序
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事故类型:中毒。
(2)形成事故原因:罐体、法兰连接处螺栓松动、法兰连接垫片老化、包装容器破损、接合管断裂、卸料口与卸料管接合不当或操作失误、违规操作等造成物料泄漏引起的中毒。或者劳动保护不当造成的意外接触和误食。
(3)可能发生的季节:不定时。
(4)危害后果: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毒可致死。
4.2应急组织原则
(1)组织原则:
公司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一般服从重点的基本原则。
(2)协调原则:
公司预防中毒工作,必须与整个公司行政、经营、消防安全管理协调一致,防中毒应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权威性,能集中、调动各部门力量相互配合实施抢险。
(3)重视发生灾害的程度:
公司使用的一般危险化学品中有的具有易挥发,易低空扩散流失、有毒性,易污染环境,危害极大,应重点防护,防止扩大事故。
4. 3 处置措施
迅速将患者救出现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抢救措施。
(一)进入现场抢救
(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气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自吸式呼吸器,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
(2)罐内或陕小空间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施救人员应配带正压式呼吸器,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
(3)救护人员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抢救,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
(二)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
(1)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在施行口对口呼吸时,施术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 等。
(3)如呼吸急促、表浅,应进行人工呼吸,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兴奋剂。
(4)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
(5)立即转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去医院途中要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继续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
4.4 主要危险化学品健康危害、中毒症状及施救方法一览表
表4.4-1主要危化品健康危害、中毒症状及施救方法表
危化品 | 健康危害 | 中毒症状 | 施救方式 |
甲苯 |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 短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睛和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和喉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甲醇 |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 短时间在量吸入出现眼、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的视物模糊、复视、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氯 |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 轻度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症状。中度中毒出现支气管肺炎和间性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和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气体,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苯肼 | 本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心脏损害。 |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无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较重时尚有呼吸困难、抽搐、震颤,甚至共济失调、意识不清。重症者出现紫绀、黄疸、白细胞减少,并可发生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肝、肾损害。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心、肝、肾损害。可致皮肤损害,重者可发生水疱、水肿等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氯化锌 | 本品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 吸入氯化锌烟雾可引起支气管肺炎。高浓度吸入可致死。患者表现有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眼接触可致结膜炎或灼伤。可引起皮肤刺激和烧灼,皮肤上出现“鸟眼”型溃疡。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严重者可致死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盐酸 |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氯化氢 |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 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接触可出现大量栗粒样红色小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液碱 | 有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 | 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极易灼伤皮肤,溅入眼内,不仅能损伤角膜,还可使眼内的深部组织损伤。
| 接触液碱应尽可能用大量水仔细地冲洗。如眼睛受刺激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硼酸水冲洗。如误服立即漱口,饮水及醋,并送医院急救。
|
甲基丙基酮 | 本品对粘膜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致麻醉。
| 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对眼及皮肤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硫酸 |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 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乙酸 | 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 | 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
硫酸二甲酯 | 本品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 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数小时至24小时,刺激症状加重,可有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或痉挛,咳嗽,胸闷, 气急,紫绀;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致窒息,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征;并可并发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对氨基苯甲醚 |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其蒸气或气溶胶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 进入体内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引起紫绀。慢性影响:可引起呼吸系统、皮肤的过敏反应。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
亚硝酸钠 |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一氧化氮 | 本品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 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二氧化氮 |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 | 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二氯乙烷 | 具麻醉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吸入一定的浓度可致肾损害,反复吸入可造成肝损害。 |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磷酸 | 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 | 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DMF | 对眼和上呼吸道刺激、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 | 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症,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三氯氧磷 | 遇水蒸气分解成磷酸与氯化氢,含磷可致磷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毒性与光气类似。 |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蒸气,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咽喉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窒息、肺炎、肺水肿、紫绀、心力衰竭。亦可发生贫血、肝脏损害、蛋白尿。口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眼和皮肤接触引起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口、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 |
二甲胺 | 本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 皮肤接触液态二甲胺可引起坏死,眼睛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苯胺 | 本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 | 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可有化学性膀胱炎。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邻苯二胺 |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 | 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性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亚磷酸 | 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 眼接触可致灼伤,造成永久性损害。皮肤接触可致重灼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邻氯对硝基苯胺 | 对眼睛、皮肤、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 进入体内可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浓度时可引起紫绀,这种症状可持续 2~4小时或更长时间。急性毒性:LD50:6340 mg/kg(大鼠经口)。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
N,N-二乙基苯胺 |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 | 蒸气或雾对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收进入体内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急性毒性:LD50:782 mg/kg(大鼠经口)。LC50:1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环氧丙烷 | 为一种原发性刺激剂,轻度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原浆毒。
|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因难;并伴有头胀、头晕、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恶心和呕吐。重者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少数有血压升高、心肌损害、肠麻痹、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损害。液体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N,N-二甲基苯胺 | 接触后出现恶心、眩晕、头痛、紫绀等。皮肤接触可发生溃疡。
| 毒性表现与苯胺相似,但较弱。吸收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二异丙胺 | 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蒸气可引起肺水肿。
|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虚弱和虚脱。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溴 | 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 | 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气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氯化苄 | 持续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出现呼吸道炎症,甚至发生肺水肿。 |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引起结膜和角膜蛋白变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红斑、大疱、或发生湿疹。口服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险,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小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
N-甲基苯胺 | 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损害。 | 急性中毒:表现为口唇、指端、耳廓紫绀,出现恶心、呕吐、手指麻木、精神恍惚;重者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呼吸困难、抽搐等,甚至昏迷、休克。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和肾损害。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甲酸 |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 | 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水合肼 | 刺激鼻和上呼吸道 | 吸入本品蒸气,刺激鼻和上呼吸道。此外,尚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液体或蒸气对眼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的永久性损害。对皮肤有刺激性,可造成严重灼伤。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可致皮炎。口服引起头晕、恶心,以后出现暂时性中枢性呼吸抑制、心律紊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运动障碍、共济失调、麻木等。肝功能可出现异常。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肝大及肝功能异常。 | 皮肤接触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4. 5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一)公司配置卫生急救箱和必备的应急药品
见附件2
(二)个体防护设施
公司给每个员工配备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公司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的一般危险化学品有1,2-二氯乙烷、水合肼、二异丙胺、甲酸、N,N-二甲基苯胺、溴素、甲基丙基甲酮、乙酸、苯胺、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氧磷、N,N-二乙基苯胺、1,2-环氧丙烷、甲醇等,泄漏遇到明火或静电火花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的发生。
表1-1车间岗位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分析表
所处位置 | 岗位 | 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 | 事故风险种类 | 发生的可能性 | 严重程度 | 影响范围 |
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二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四车间 | 氯化 | 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公司外 |
六车间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七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溴、水合肼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中度风险 | 公司内 |
九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车间 | / | 三氯氧磷、DMF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二车间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成品仓库 | / | 产品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2#仓库 | / | DMF、水合肼、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中度风险 | 公司内 |
3#仓库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4#仓库 | / | 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异丙胺、环氧丙烷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1#储罐区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罐区 |
3#罐区 | / | 氯化苄、溴素、硫酸二甲酯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罐区 |
4#罐区 | / | 盐酸、液碱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罐区 |
明确了公司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及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具体见附件1.
3.1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的处置,凡公司相关工艺装置、储存设备发生火灾爆炸本预案开始启动。
3.2预警
3.2. 1 危险源监控
3.2. 2 预警行动
事故预警的条件 | 预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发布程序 |
危险化学品遇明火发生火灾爆炸 | 电话、呼叫 | 发现者 周围人员 值班班长 负责人 |
3. 3 信息报告程序
3.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
3. 3.2
3.3.2 现场报警方式
利用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至84383809(外线电话拨打0515-84383119)。
3. 3.3 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见附件2。
3.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3. 3.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医疗救护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受伤害人员的情况;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
(2)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遇到危险化学品的较大面积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详细地址;
②讲清泄漏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和情况;
③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3. 4 应急处置
3. 4.1 响应分级
表3.4-1响应分级表
应急响应级别 | 响应条件 | 影响范围 | 控制事态的能力 |
车间级 | 单点火警 | 单个装置 | 车间可以控制 |
公司级 | 已形成初起火灾 | 整个车间 | 公司内部可以控制 |
社会级 | 火情已漫延,危及其它车间甚至周边企业 | 公司及周围单位 | 只有社会力量才能控制 |
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
(1)事故类型:火灾爆炸。火灾可以引发爆炸,爆炸也可以引发火灾。
(2)形成事故原因:罐体、桶体产生蚀孔、焊接部位脱焊、法兰连接处螺栓松动、法兰连接垫片老化、破损、接合管断裂、卸料口与卸料管接合不当或操作失误、违规操作等造成物料泄漏遇点火源引起燃烧。危险化学品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点火源引起爆炸。
(3)可能发生的季节:不定时。
(4)危害后果:公司使用的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扩散流失、易造成火灾,污染环境危害极大。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4.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组织原则:
公司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一般服从重点的基本原则。
(2)协调原则:
公司预防火灾爆炸工作,必须与整个公司行政、经营、消防安全管理协调一致,防火灾爆炸应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权威性,能集中、调动各部门力量相互配合实施抢险。
(3)重视发生灾害的程度:
公司使用的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扩散流失、易造成火灾污染环境,危害极大,应保护重点,防止扩大事故。对设备、管道接地跨接符合要求,并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4)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一般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事故抢险,凡公司中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工艺装置、储存设备发生火灾爆炸本预案开始启动。
4. 3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现场火灾的火势发展情况,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正确选择最适和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4. 4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一)公司配置卫生急救箱和必备的应急药品
见附件2
(二)个体防护设施
公司给每个员工配备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1事故风险分析
公司办公楼、总配电室及综合控制楼、总配电房和生产场所等人员密紧,电气设施繁多,用电量大,极易发生电气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为确保人员、设备、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了公司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及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具体见附件1.
3.1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危险化学品(除两重大一重点的危险化学品以外)火灾爆炸的处置,凡公司相关工艺装置、储存设备发生火灾爆炸本预案开始启动。
3.2预警
事故预警的条件 | 预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发布程序 |
电器引发火灾 | 电话、呼叫 | 发现者 周围人员 值班班长 负责人 |
3. 3 信息报告程序
3.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
3. 3.2 现场报警方式
利用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至84383809(外线电话拨打0515-84383119)。
3. 3.3 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见附件2。
3.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3. 3.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医疗救护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受伤害人员的情况;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
(2)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遇到危险化学品的较大面积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详细地址;
②讲清泄漏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和情况;
③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3. 4 应急处置
3. 4.1 响应分级
表3.4-1响应分级表
应急响应级别 | 响应条件 | 影响范围 | 控制事态的能力 |
车间级 | 单点火警 | 单个装置 | 车间可以控制 |
公司级 | 已形成初起火灾 | 整个车间 | 公司内部可以控制 |
社会级 | 火情已漫延,危及其它车间甚至周边企业 | 公司及周围单位 | 只有社会力量才能控制 |
4 处置措施
1、电气火灾特点。电气设备着火时,现场很多设备可能是带电的,这时应注意现场周围可能存在的较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同时还有一些设备着火时是绝缘油在燃烧,如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等,受热后易引起喷油和爆炸事故,使火势扩大。
2、扑救时的安全措施。扑救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为正确切断电源,应按如下规程进行;
(1)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已失去绝缘性,应用绝缘良好的工具进行操作;
(2)选好切断点,非同相电源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部位应选有支撑物的地方,以免电线落地造成短路或触电事故。
3、人身着火的扑救:人身着火多是由于工作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扑救火灾引起的。也有对易燃物使用不当明火引起的。当人身着火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扑救:
(1)如衣服着火不能及时扑灭,应迅速脱去衣服,防止烧伤皮肤。若来不及或无法脱去应立即就地打滚,用身体压住火种,切记不可跑动,否则风助火势会造成严重后果,有条件用水灭火效果更好;
(2)如果是身上溅上油类着火,千万不要跑动,在场的人应立即将其搂倒,用棉布、青草、棉衣、棉被等覆盖,用水浸湿效果更好,采用灭火器扑救人身着火时,注意尽可能不要对面部。
在现场抢救烧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烧伤部位,尽可不要碰破皮肤,以防感染。对大面积烧伤并已休克的伤患者,舌头易收缩堵塞咽喉造成窒息,在场人员应将伤者嘴撬开,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同时用被褥将伤者轻轻裹起来,送往医院治疗。
公司办公大楼、总配电室及综合控制楼、各生产班组的办公场所、总配电室以及电缆夹层火灾事故一旦发生,现场负责人应保持冷静,现场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应当保持头脑清醒,迅速报警,并迅速采取以下救护措施:
1、现场人员应迅速汇报至安全负责人和车间主任,并逐级报至分管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部门负责人、安环科负责人及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以上人员要及时赶赴现场。若发生人员伤亡,车间主任或安全管理人员联系安排就医,必要时分管负责人拨打120请援。
2、及时通知生产调度室,由生产调试室通知相关生产车间、工段,采取措施,防止生产工段产生二次事故。
3、若发生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要将电气设备的电源切断,同时向电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报警。并逐级报至分管负责人。并积极投入现场进行救灾灭火,组织人员疏散,确保疏散过程不出现人员伤亡、拥挤或事故扩大,敦促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4、遇到带电设备着火时,在现场工作人员中要熟悉带电设备的人员进行指挥或带领下进行灭火。灭火应当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等灭火,不得使用自来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5、变压器、油开关等注油设备着火时,应当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燥的砂子等灭火。
6、带电设备现场灭火时,灭火人员未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的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否则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7、一般情况下起火的10分钟内,是扑救最有利的关键时间,超过这一段时间,由于火势发展,普通的灭火办法无剂于事,因此,在火灾初始状态时,所有在场人员要边呼救、边灭火、边抢救,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使用灭火器、砂子等,迅速扑灭初始的火势,并应设法尽快脱离危险火区。
8、火灾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不要惊惶失措,就近寻找湿毛巾蒙住口鼻或趴在地上往外趴的方法,尽快冲出浓烟区段,以避免有毒气体对人身造成危害。火灾扑救人员在扑救火灾时,应当加强自身防护,尽量穿戴好防护用品,现场有条件的尤其不可忘记戴防毒面具,防止再发生中毒事故。对于抢救出的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9、遇有明火时,应将头发和衣服浇湿以防着火上身,如身上已着火,应迅速就地浇灭。
4. 3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一)公司配置卫生急救箱和必备的应急药品
见附件2.
(二)个体防护设施
公司给每个员工配备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对照《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及《江苏省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表(试行)》(苏安监办〔2015〕38号),本项目中涉及的染料粉尘遇明火、火花等激发能量均会引起火灾爆炸。
表1.1-1车间岗位粉尘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分析表
所处位置 | 危险源 | 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 | 风险 种类 | 发生的可能性 | 严重程度 | 影响范围 |
一车间 | 染料粉尘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二车间 | 染料粉尘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四车间 | 染料粉尘 | 氯、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六车间 | 染料粉尘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七车间 | 染料粉尘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苯、溴、水合肼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九车间 | 染料粉尘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十车间 | 染料粉尘 | 三氯氧磷、DMF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十一车间 | 染料粉尘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十二车间 | 染料粉尘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内 |
成品仓库 | 染料粉尘 | 产品 | 火灾、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成品库内 |
明确了公司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及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具体见附件1.
3.1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粉尘火灾爆炸的处置,凡公司相关工艺装置、储存设备发生火灾爆炸本预案开始启动。
3.2预警
3.2. 1 危险源监控
3.2. 2 预警行动
事故预警的条件 | 预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发布程序 |
危险化学品遇明火发生火灾爆炸 | 电话、呼叫 | 发现者 周围人员 值班班长 负责人 |
3. 3 信息报告程序
3.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
4. 3.2
3.3.2 现场报警方式
利用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至84383809(外线电话拨打0515-84383119)。
3. 3.3 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见附件2。
3.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3. 3.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医疗救护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受伤害人员的情况;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
(2)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遇到危险化学品的较大面积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详细地址;
②讲清泄漏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和情况;
③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3. 4 应急处置
3. 4.1 响应分级
表3.4-1响应分级表
应急响应级别 | 响应条件 | 影响范围 | 控制事态的能力 |
车间级 | 单点火警 | 单个装置 | 车间可以控制 |
公司级 | 已形成初起火灾 | 整个车间 | 公司内部可以控制 |
社会级 | 火情已漫延,危及其它车间甚至周边企业 | 公司及周围单位 | 只有社会力量才能控制 |
4. 4.2 响应程序
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
(1)事故类型:粉尘爆炸事故可能发生在粉尘作业场所、仓库等区域,由于粉尘作业场所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可燃爆粉尘,如果粉尘清扫不及时、通风系统不畅,当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即可能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2)形成事故原因:桶体产生蚀孔、焊接部位脱焊、法兰连接处螺栓松动、法兰连接垫片老化、破损、接合管断裂、卸料口与卸料管接合不当或操作失误、违规操作等造成物料泄漏遇点火源引起燃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点火源引起爆炸。
(3)可能发生的季节:不定时。
(4)危害后果:
1、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浮游,当一种火源给予一定的能量后发生的爆炸。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即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2、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由于粉尘的初始爆炸气浪会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达到爆炸浓度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的危及到周边建筑和群众,造成重大伤亡。
3、粉尘爆炸会产生有毒气体。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和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众多人畜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4.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组织原则:
公司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一般服从重点的基本原则。
(2)协调原则:
公司预防粉尘爆炸工作,必须与整个公司行政、经营、消防安全管理协调一致,防粉尘爆炸应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权威性,能集中、调动各部门力量配合实施抢险。
(3)重视发生灾害的程度:
公司的成品染料在粉碎、包装的过程中可形成爆炸性粉尘,可能引发粉尘爆炸,危害极大,应保护重点,防止扩大事故。对设备、管道接地跨接符合要求,并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4)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粉尘爆炸事故抢险,凡公司涉及粉尘的工艺装置、储存设备发生粉尘爆炸本预案开始启动。
4. 3粉尘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4.3.1 事故预防措施
公司为避免粉尘爆炸事故发生,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粉尘作业场所与其他建筑物保护安全距离;
2、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使其能够识别并正确应对粉尘爆炸危险;
3、控制热源场所进行通风;
4、制定了粉尘火灾防爆管理制度和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5、防止摩擦、碰撞产生火花。
6、所有产尘点均应装设吸尘罩。
7、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设备、地面每天至少清扫一次,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8、每周至少一次对通风系统进行除尘清扫。
9、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安全部牵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各部门应及时整改,整改有难度的,应及时上报总经理。
10、每年至少组织二次应急救援演练。
4.3.2 事故处置措施
(1)发现灾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并迅速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力争在事故初期得到控制,力求最小的事故损失。
(2)当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扑救,需启动了公司应急预案时,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力量展开抢险扑救。同时成立现场指挥中心,指挥各应急小组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3)抢救、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配戴好防毒面具,坚持优先救人,即“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 若灾情快速蔓延,可能影响周边建筑物时,马上拨打110报警。 当公安消防队到来后,将事故情况向公安消防队说明清楚。应急队员服从公安消防队的指挥。如事故扩大有危及生命危险时,参与应急的队员应尽快撤离到安全地方。
(4)值班人员接到事故预警信号后,立即开启厂区大门,必要时派人到相关路口带引消防车。
(5)警戒、疏散组到达现场后,担负厂区治安和交通指挥,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
如当事故扩大危及到周围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过往行人在政府指挥中心指挥协调下,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带疏散。
(6)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当现场有人受伤或中毒时,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等急救处置,重伤员及时送往附近医院抢救。
(7)通讯保障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中心的命令,及时组织事故抢险过程中所需物资的供应、调运;对内、外联系,准确报警,及时向社会救援组织传递安全信息,发布险情,进行现场与外界有效沟通,以获得有力的社会支援
4. 4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一)公司配置卫生急救箱和必备的应急药品
见附件2
(二)个体防护设施
公司给每个员工配备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公司的特种设备有反应釜、空气储罐、蒸汽管道以及厂内机动车辆等。压力容器、管道发生超压、泄漏,将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会对周围员工生命构成威胁;压力容器爆炸后导致储存在其中的有毒液体、气体发生泄漏,导致周围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造成环境污染。可能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见下表。
表1.1-1可能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表
序号 | 事故种类 | 危害程度分析 | 备注 |
1 | 容器爆炸(反应釜、空气储罐等) | 易燃、易爆或有毒物料泄漏,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事故后果通常很严重。 |
|
2 | 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
|
3 | 车辆伤害 |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
|
4 | 蒸汽、空气等压力管道泄漏 | 易燃、易爆或有毒物料泄漏,并造成人员烫伤、中毒、火灾、爆炸以及环境污染等。 |
|
明确公司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及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具体见附件1.
3.1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置,凡公司相关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本预案开始启动。
3.2预警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信息监控方法与程序,完善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特种设备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重大事故危险源的监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危险的特种设备设备和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预测结果,应进行以下预警:
1)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
2)启动本单位应急程序,并通知公司各职能部门进入预警状态。
3)指令其余部门采取防范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
3. 3 信息报告程序
3.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
3.3.2 现场报警方式
利用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至84383809(外线电话拨打0515-84383119)。
3. 3.3 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见附件1。
3.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3. 3.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医疗救护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受伤害人员的情况;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
(2)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遇到危险化学品的较大面积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详细地址;
②讲清泄漏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和情况;
③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3. 4 应急处置
3. 4.1 响应分级
表3.4-1响应分级表
应急响应级别 | 响应条件 | 影响范围 | 控制事态的能力 |
车间级 | 单点事故、单点设备损坏 | 单个装置 | 车间可以控制 |
公司级 | 已形成事故,初起火灾爆炸事故 | 整个车间 | 公司内部可以控制 |
社会级 | 事故已漫延,危及其它车间甚至周边企业 | 公司及周围单位 | 只有社会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响应程序
4.1压力容器
4.1.1超压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置,将压力降到允许范围内;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3)超压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压、直至停车;
(4)检查超压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6)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1.2超温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立即操作相应阀门,喷淋 装置将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3)超温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温、降压、直至停车;
(4)检查超温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
(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管道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1.3异常响动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立即观察设备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是否正常;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
(3)原因不明应立即降压、直至停车;
(4)检查异常响声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
(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1.4异常变形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降压停车;
(2)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
(3)对变形部位进行检查;
(4)修理或更换变形受损部件;
(5)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认真做好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加强平时巡查、记录容器及受压部件的变形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1.5异常振动
方法和步骤:
(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
(2)有可能造成管线损伤的,应停车检测。
1、严格工艺纪律,避免操作参数的异常波动;
2、加强巡检,检查管道系统支吊件完好程度等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4.1.6泄露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降压停车;
(2)通知应急人员救援队伍、设备管理部门、工艺运行部门;
(3)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通报120急救电话,救助伤员;
(4)切断受影响电源,做好消防和防毒准备,防止泄漏的易燃易暴介质爆炸;
(5)封闭泄漏现场、将泄漏设备与周围相连系统断开;
(6)堵塞泄漏部位,将设备内介质倒入备用容器;
(7)通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
(8)查明泄漏原因,修理、更换受损部件;
(9)详细记录泄漏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0)应注意泄漏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应及时向公众公布,必要时作好疏散工作。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按相关规程要求,按期进行压力管道的在线检验,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2压力管道
4.2.1超压超温
方法和步骤:
(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置,调整压力和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并及时汇报;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3)超压和超温情况有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的,应立即继续降压、直至停车;
(4)检查超压、超温所涉及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5)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及处理情况。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管道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2.2管道超过额定参数、安全附件动作
方法和步骤:
(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立即观察管道系统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并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置进行调整;
(2)原因不明或安全阀起跳后不能正常回座时,应立即降压、直至停车;并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3)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应注意检查有无介质排放或泄漏到周围环境大气中;若有,则执行“管道泄漏处理方法”的2、3、4、5条;
(4)安全阀起跳后正常回座的,应检查安全附件是否完好;安全阀起跳后不能正常回座的,应重新进行校验;
(5)检查所涉及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管道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2.3管道泄漏
方法和步骤:
(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和控制系统,立即降压停车;
(2)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通报120急救电话,救助伤员;如有火情,立即通报119火警电话;
(3)切断受影响电源,介质泄漏区域严禁明火和金属物品的撞击等,防止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燃爆;
(4)做好消防和防毒准备,同时,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对介质泄漏周围区域进行人员疏散;
(5)封闭泄漏现场、设置安全警戒线;
(6)人员对泄漏部位进行处理,将泄漏部分与周围相连系统断开,将管道系统内介质倒入备用容器或进行相关处理;
(7)查明泄漏原因,紧急情况下可以进行带压堵漏。
(8)应注意泄漏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应及时向公众公布,必要时作好疏散工作。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按相关规程要求,按期进行压力管道的在线检验,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2.4其它:如管道或支吊架突发变形、失稳等情况
方法和步骤:
(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和控制系统,立即降压停车;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3)检查所涉及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有泄漏、破裂等情况;若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到周围环境大气中,则执行“管道泄漏处理方法”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按相关规程要求,按期进行压力管道的在线检验,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5、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管道、支吊架的变形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2.5异常振动
方法和步骤:
(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
(2)有可能造成管线损伤的,应停车检测。
1、严格工艺纪律,避免操作参数的异常波动;
2、加强巡检,检查管道系统支吊件完好程度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 3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一)公司配置卫生急救箱和必备的应急药品
见附件2
(二)个体防护设施
公司给每个员工配备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1.1受限空间的概念
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我司存在反应釜、储罐、尾气管道、下水道、地下管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1.2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
1.3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
受限空间或有限空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除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外,受限空间作业所特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三面:
1、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质。
2、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
3、受限空间可能属于缺氧环境。显然,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类危险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范,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伤亡事故。
4、如果受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可燃性气体,则会有火灾爆炸危险,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则会有中毒危险,其现实危险性不言自明。
1.4事故发生的原因
1.4.1作业人员和监护人不了解现场情况或未辨识出潜在的风险。
1.4.2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绝、清洗或置换、通风、监测、消除点火源等防火防爆措施。
1.4.3在缺氧、有毒环境中,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绝、置换、通风、监测、个体防护等措施。
1.4.4受限空间作业采取的措施不当。
1.5事故风险评估
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根据监测结果、作业环境条件、物的状态、人的行为等因素进行火灾爆炸风险、人身伤害风险评估,按事故风险程度大小制定相应的消除、控制事故风险的有效措施,确保受限空间作业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明确公司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及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具体见附件1.
3.1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受限空间事故的处置,凡公司相关受限空间发生事故本预案开始启动。
3.2预警
3.2.1 危险源监控
完善受限空间危险源辨识工作,对受限空间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事故危险源的监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危险的受限空间设备和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受限空间事故的条件:
1、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2、作业人员缺少个体防护用品;3、作业前未采取送风设备对受限空间送风;4、虽有送风但未检测受限空间氧含量而进入作业;5、监护人员与作业人员未约定或缺少联络方式;6、未佩戴防护用具抢救等。
3.2.2 预警行动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预测结果,应进行以下预警:
1)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
2)启动本单位应急程序,并通知公司各职能部门进入预警状态。
3)指令其余部门采取防范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
3. 3 信息报告程序
3.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
3.3.2 现场报警方式
利用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至84383809(外线电话拨打0515-84383119)。
3. 3.3 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见附件1。
3.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3. 3.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医疗救护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具体地址;
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受伤害人员的情况;
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
(2)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发生受限空间事故后,遇到危险化学品的较大面积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①讲清公司的详细地址;
②讲清泄漏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和情况;
③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3. 4 应急处置
3. 4.1 响应分级
表3.4-1响应分级表
应急响应级别 | 响应条件 | 影响范围 | 控制事态的能力 |
车间级 | 单点火警、单点设备损坏 | 单个装置 | 车间可以控制 |
公司级 | 已形成初起火灾爆炸事故 | 整个车间 | 公司内部可以控制 |
社会级 | 事故已漫延,危及其它车间甚至周边企业 | 公司及周围单位 | 只有社会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响应程序
4.1 应急处置原则
受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工作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救援,全力以赴救出遇险人员,精心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有效防范次生衍生事故。
4.2应急处置的具体要求
4.2.1受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时,应急处置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2.2救援人员首先应检查现场的通风状况,并做好自身防护,如有毒、窒息环境救援要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系全身式安全带,在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和地面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进入受限空间施救。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严禁贸然施救,以免造成事故扩大。
救援人员在应急处置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护面罩。
4.2.3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援救时,救援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防爆工具、防静电救生绳,配带有效的检测报警仪器。通风、检测仪器、照明灯具、通讯设备、电动工具等器具应符合防爆要求,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妥当保管,加强维护,保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损坏的器具要分开存放,并设置明显禁用标识,以免发生危险。
4.2.4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4.2.5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提前约定可靠的联络方式。
4.2.6控制、记录进入现场救援人员的数量。
4.2.7现场安全监测人员若遇直接危及应急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负责人和现场指挥部,应急小组负责人、现场指挥部应当迅速作出撤离决定。
4.2.8 电话报救须知
(1)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打120电话,向医疗单位求救,并准备好车辆随时运送伤员到就近的平湖人民医院救治。
(2)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1)说明伤情和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
2)讲清楚伤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样特征;
3)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和电话;
4)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以便救护车顺利到达,能及时进行抢救。
4.3 医疗诊断与救护
1、中毒急救
(1)经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皮肤中毒时,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3)眼耳鼻咽喉粘损伤,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清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医生处理。
2、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动到新鲜空气流通处。
(2)视情况对窒息者供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严重者速送医院处理。
3、现场救护人员注意事项
(1)佩戴呼吸器,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2)充分自用救援器材,不得冒险蛮干。
(3)对所有中毒、窒息事故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4)作业过程保持连续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离所有人员。
(5)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中毒、窒息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6)进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应注意首先消除中毒、窒息者口中的异物,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4. 4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事故应急救援装备,根据事故救援的需要和特点,装备有关救援装备。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清理、登记可供应急响应使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
应急装备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相关单位、部门应定期对应急装备和物资进行检查并记录,并进行维护,保障应急装备和物资完好。
安全员定期对应急装备和物资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按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
(一)公司配置卫生急救箱和必备的应急药品
见附件2
(二)个体防护设施
公司给每个员工配备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1、事故风险分析
(1)事故类型:洪涝灾害。
(2)形成事故原因:洪水。
(3)可能发生的季节:夏季。
(4)危害后果:企业使用的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扩散流失、易造成火灾,污染环境危害极大。若发生洪涝灾害事故,会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特别是遇湿自燃和与遇湿放出有毒气体的物料还会导致火灾和中毒事故和环保事故。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同泄漏应急预案。
(2)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指挥企业抢险小组成员及全体员工实施抢险应急预案。
副组长:负责协调、后勤保障工作,组长不在时代替组长职责。
救援组:服从组长的统一指挥开展防汛抢险工作;修筑堤坝、启动排水系统,排出公司区域积水。
通讯组:根据灾情向有关部门报警(消防83483119、救护120、公安83483110、),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治安组:疏散厂内车辆和无关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后勤组: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及时抢救可能被水浸泡的物资、设备,确保汛期过后及时恢复安全生产。
医疗救护组:协助救援组救治受伤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3处置程序
3.1预案使用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储存区域发生水淹事故时本程序开始启动。
3.2预警
3.2.1预防
加强防汛值班,对所有重要设施进行巡回检查的监控方式,加强防汛设施的建设,并与防汛中心建立服务联系方式。
3.2.2预警
事故预警的条件 | 预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发布程序 |
气象预报中心通知 | 电话、呼叫 | 发现者 周围人员 值班班长 负责人 |
3.3 信息报告程序
3.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
3.3.2 现场报警方式
利用公司内部类电话报警至84383809(外线电话拨打0515-84383119)。
3. 3.3 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见附件2。
3.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支援的信息内容和支援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内容。
3. 4 应急处置
3. 4.1 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级别 | 响应条件 | 影响范围 | 控制事态的能力 |
车间级 | 管道、单个容器被淹;不影响整个企业原料供应及生产装置的运行 | 车间 | 厂内部可能控制 |
公司级 | 装置、容器、管道大面积被淹;影响整个企业原料供应及生产装置的运行;大量危化品泄漏、厂内部无法控制的事故 | 整厂 | 厂内部可以控制 |
社会级 | 装置、容器、管道大面积被淹;影响整个企业原料供应及生产装置的运行;大量危化品泄漏有可能散发到厂外;不能公司内部控制的事故 | 厂区、周围单位 | 只有社会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响应程序
4.处置措施
当发生水灾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进水的电器设施立即断电;
(2)对仓库等重要场所如总配电房和仓库要筑堰并用排水泵排水;
(3)对三氯氧磷等遇水自燃物品提高放物货架保证物料不进水;
(4)水灾过后,应组织厂区排水、清理现场,检查设备设施情况,检查水淹设备对地电阻确认误后,恢复生产。
5.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编织袋: 1000只 铁 锹: 80 把 雨 衣: 80件
胶 鞋: 80双 防爆手电筒: 20把 移动水泵5台
九、地震应急预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且地震灾害不可预见性及其危害性,地震灾害损失包括地表断裂、山体滑坡以及阻塞河道和洪水泛滥、地陷和砂土液化、建筑物倒塌破坏及其次生灾害,使生命线工程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破坏,经济与生产活动停滞(停工、停产等),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等等。由公司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性的物质,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危险程度高且复杂。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我公司成立并调整了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实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设现场总指挥和现场副总指挥。(祥见附表1)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地震地质等灾害的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参加政府抗震救灾会议,执行有关指示,服从统一领导。根据要求部署公司抗震救灾工作。
3、负责公司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关行动。
4、负责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决策,根据外部信息来源,迅速做出抢险救援决策,发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指令,统一协调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5、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根据受灾情况确定响应等级,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6、负责指导各应急工作组按职责分工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公司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车辆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医疗救护组等,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指挥抢救伤员,根据现场需要,调动调配一切资源投入救援工作。
7、根据抗震抢险恢复生产生活的程度和灾情减弱的趋势,及时调整现场抗震减灾恢复生产生活的方案和措施。
8、负责震情及震后灾情的上报工作,完成灾后(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坏情况、处理经过) 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9、宣布地震应急工作的结束。
10、负责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应急救援办公室工作职责:
(1)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增强员工客防震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2)负责协调内部事务安排,做好接警、报警、上报等工作。
(3)负责救援期间内部人员安排,全面准确掌握事故发展动态,及时向上级单位反馈信息。
(4)收集灾情和救灾物资库存情况上报;
(5)做好灾情评估和抗震救灾总结。
三、抢险救援组工作职责:
(1)遭遇突发性地震侵袭后,按照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发出的指令,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内减少和降低损失及人员伤亡。
(2)抢救被埋压人员,运送危重伤员。
(3)震后迅速关闭燃气、供水系统,打开应急照明设备,排除火灾等次生灾害源险情,防止次生灾害蔓延。
(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
四、后勤保障组工作职责
(1)负责内外联系,根据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指令及事态的发展情况,报警求援。
(2)在临震应急期紧急采购本单位所需的食品、饮用水、棉衣、棉被、雨具、应急灯、电筒等与抗震救灾相关的物资。
(3)在震后及时清点上述救灾商品的储备情况,做好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征用准备。
五、医疗救护组工作职责:
(1)安抚惊吓者情绪;
(2)对伤员进行清创包扎
(3)转移重伤员。
3 处置程序
3.1 响应行动
公司地震应急预案责任主体为公司全部人员。
3.1.1震情的收集与速报
公司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或接到省、市、县人民政府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公司应立即通过各种渠道,报告公司有关领导及地震应急指挥小组有关人员。
3.1.2通信联络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着手沟通公司与市、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县(区)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保证通信畅通。
3.1.3交通工具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优先确定指挥部专用车辆,保证用车。并根据需要随时增加交通车辆。
3.1.4震情的信息传递
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
收集震灾初步信息,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装置被破坏情况、建(构)筑物倒塌情况、次生灾害情况、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并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发生地震灾情时,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召开应急会议,调动参与地震灾害处置的所有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专业处置”的要求和预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有效地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2 应急处置
在接到地震预警报告时,指挥部第一时间不达全公司紧急停车命令,关闭蒸汽总阀,关闭各储罐根部阀,关闭液氯钢瓶阀等紧急措施。发布人员撤离命令至安全地带。
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紧急部署抗震救灾行动。
宣布公司进入震后应急期,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维护公司正常秩序。
根据救灾的需求,向上级主管单位申请调遣抢救抢险队和医疗救护队赴现场进行人员抢救和医疗救护。
查明通信破坏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沟通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查明交通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抢通交通运输,优先保证救援人员的运送。
查明电力生产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抗震救灾应急用电。
组织抢修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
保障职工食宿、饮水、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必要时疏散职工。
明确避险场所:避险人员就近处、和公司墙外空阔场地暂时避险,听候下一步通知。
抢险队伍的组织:工程抢险救灾主要依靠公司组织自救。当需要支援时,指挥部组织相应人员对口支援并在指定时间内动身赴地震灾区。
救灾物资的组织:救灾物资包括:大型吊车、照明车等抢险机具;帐篷、炊事用具、应急灯、衣被等生活用具;对讲机、喊话器、无线通信等器材和医疗救护器具、药品等。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筹集,在指定时间内起运。
消防力量的区域联防:根据需要由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调集消防力量进行消防灭火工作。
医疗救护的组织:根据公司的医疗力量,通知有关单位,落实参加医疗救护工作的人员,开展现场急救、伤员护送工作。
设定隔离区,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隔离、警戒;
应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隔离区,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到安全场所;
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运输车辆、生命探测仪、照明设施、气体检测仪、防毒器具及各类抢险、救灾、救护、救生器材;及时开展抢险工作,并全力搜寻和抢救伤员;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部队和社会团体参与营救;
3.2.2. 现场处置 及现场抢险
(1)利用手中最有效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器材向附近的医疗急救部门发出紧急呼救和救援信息,以求尽早得到援救和协助,指派人员在交叉路口等候,及时引导医疗部门车辆及救护人员到达现场,赢得抢救时间。
(2)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迅速组织抢救生命,救援时要注意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轻伤员应自救互救,凡是神志清醒的者伤员均应立即进行伤情自检、互检,尽可能相互帮助,进行一般损伤的处理。未受伤或受轻伤的人员应积极加人抢救队伍,对危重伤员进行抢救。
(3)组织最先赶到的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和纠正。群众自发性的现场救护,往往会出现一些差错,只要医务人员一到场,即可请他们普遍检查一遍救护情况,看有否差错或不当之处,发现问题立即指导纠正,同时负责整个抢救、搬运过程的技术指导。
(4)拦截适于转运伤员的车辆,将应该运走的伤员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急救车应优先运载危重伤员。对抢运紧急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的特种车辆,要提供快速通行条件,确保安全、及时、准确、高效。
(5)发生地震时紧急避震,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6)切断危险源,紧急关闭一切生产设施,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7)所有岗位人员应立即戴好安全帽。
(8)在车间或装置上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躲在大柱子旁或较高大坚固设备下,或撤离到空矿的地域。
(9)楼房内的人,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卫生间、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桌下、内墙墙根、墙角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更不要盲目跳楼。室外的人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蒸馏塔等,戴好安全帽,防止被掉落的玻璃碎片、屋檐、装饰物砸伤,迅速跑到外边空旷场地蹲下;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10)地震发生时,车辆禁止行使,不得发车。车辆在没有出发时发生地震,停止发车,紧急疏散人员到空旷地方;车辆行驶途中发生地震,立即减速靠边停下,疏散人员到空旷的地方。人员来不及下车时,乘员要抓紧车辆上的固定部位和车座位的靠背,减轻受伤程度。
3.2.3其它事项
因地震导致化学品泄漏和火灾、爆炸的启动相应的专项预案。
4、物资保障
见附件2
各类事故类型(包括自然灾害)等引起的事故风险主要为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具体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见下表;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等内容在在后面异常工况处置卡内进行说明。
表1.1车间岗位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分析表
所处位置 | 岗位 | 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 | 风险种类 |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 | 严重程度 | 影响范围 |
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二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硫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四车间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较大风险 | 公司外 |
六车间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亚硝酸钠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七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溴、水合肼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中度风险 | 公司内 |
九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车间 | / | 三氯氧磷、DMF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一车间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亚硝酸钠、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十二车间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成品仓库 | / | 产品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2#仓库 | / | 氯、DMF、水合肼、亚硝酸钠、甲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较大风险 | 公司外 |
3#仓库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4#仓库 | / | 甲苯、甲醇、1,2-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异丙胺、环氧丙烷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1#储罐区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3#罐区 | / | 氯化苄、溴素、硫酸二甲酯 |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4#罐区 | / | 盐酸、液碱 | 泄漏、中毒、灼伤 | 有可能 | 一般风险 | 车间 |
2、组织机构及应急工作职责
明确了公司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及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具体见附件1.
3.1.2中毒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3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2#仓库(液氯钢瓶库)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2#仓库(液氯钢瓶库) | ||||||||
涉及危化品 | 液氯 | ||||||||
工艺参数 | 常温储存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液氯 | 氯化氢 | 剧毒、助燃 | 有机物质 | 火灾爆炸 中毒灼伤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大声呼救。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检查液氯泄漏原因,抢险人员按现场指挥要求进行补漏,不能补漏的将钢瓶推进碱液池。推入不断加入碱液直至事故结束。 (4)同时开启仓库紧急喷淋装置,消防人员对仓库的氯气用雾化水进一步吸收。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氯气或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 ||||||||
注意事项: | 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消防人员在上风向或上侧风向且戴防毒面具。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仓库主管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黄祖兴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4#库(甲类库)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4#库(甲类仓库) | ||||||||
涉及危化品 | 1,2-二氯乙烷、二异丙胺、甲基丙基甲酮、甲苯、三氯氧磷、1,2-环氧丙烷、甲醇、二甲胺 | ||||||||
工艺参数 | 常温储存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铝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二异丙胺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甲基丙基甲酮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1,2-环氧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甲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甲醇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二甲胺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氧化剂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大声呼救。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泄漏立即用砂土或泡沫覆盖。 (4)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泡沫或雾化水灭火。 (4)三氯氧磷不可用水扑救。 | ||||||||
注意事项: | 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消防人员在上风向或上侧风向且戴防毒面具。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仓库主管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黄祖兴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仓库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2#仓库 | ||||||||
涉及危化品 | DMF、甲酸、亚硝酸钠、水合肼、对氨基苯乙醚、氯化锌、苯乙酮、苯肼、N,N-二甲基苯胺 | ||||||||
工艺参数 | 常温储存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强还原剂、卤素、氯代烃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水合肼 | 氮氧化物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酸、铜、锌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对氨基苯乙醚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酸、酸酐、酰基氯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甲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氯化锌 | 氯化氢 | 有毒、腐蚀 | 强氧化剂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N,N-二甲基苯胺 | 氧化氮烟气 | 蒸汽易燃、有毒 | 酸类、酸酐、酰基氯、氯仿、卤素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苯肼 | 氧化氮烟气 | 有毒 | 强氧化剂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苯乙酮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大声呼救。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泄漏立即用砂土或泡沫覆盖。 (4)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泡沫或雾化水灭火。
| ||||||||
注意事项: | 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消防人员在上风向或上侧风向且戴防毒面具。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仓库主管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黄祖兴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4、3#仓库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2#仓库 | ||||||||
涉及危化品 | 甲酸、N-甲基苯胺 | ||||||||
工艺参数 | 常温储存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甲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N-甲基苯胺 | 氧化氮烟气 | 易燃、有毒 | 酸类、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大声呼救。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泄漏立即用砂土或泡沫覆盖。 (4)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泡沫或雾化水灭火。
| ||||||||
注意事项: | 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消防人员在上风向或上侧风向且戴防毒面具。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仓库主管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黄祖兴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5、1#罐区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1#罐区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液碱、硫酸 | ||||||||
工艺参数 | 常温储存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苯胺 | 氮氧化物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乙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碱类、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液碱 | 不燃 | 腐蚀 | 强酸 | 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液位异常 | 一旦超液位时,立即关进料、关进料泵阀、发生低液位报警、立即关泵。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公司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管道泄漏立即关闭储罐跟部阀。并用用砂土和石灰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4)如为罐体泄漏应立即采取堵漏措施。无法堵漏应立即倒罐。 (5)大量泄漏要做好液体料围堵和散发在大气中蒸汽的吸收和稀释。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公司报告并立即停止现场装卸操作。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的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切电源。 2.消防水不得对准着火点及污染物扫射。 3.泄漏抢险时,严禁可产生火花的作业。 4.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仓库主管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黄祖兴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6、3#罐区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3#罐区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溴、氯化苄、盐酸、液碱、硫酸 | ||||||||
工艺参数 | 常温储存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溴 | 腐蚀性烟气 |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碱金属、铝、铜、易燃或可燃物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氯化苄 | 腐蚀性烟气 | 可燃、有毒 | 强氧化剂、铁、铁盐、铝、水、醇类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液碱 | 不燃 | 腐蚀 | 强酸 | 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盐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液位异常 | 一旦超液位时,立即关进料、关进料泵阀、发生低液位报警、立即关泵。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公司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管道泄漏立即关闭储罐跟部阀。并用用砂土和石灰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4)如为罐体泄漏应立即采取堵漏措施。无法堵漏应立即倒罐。 (5)大量泄漏要做好液体料围堵和散发在大气中蒸汽的吸收和稀释。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公司报告并立即停止现场装卸操作。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的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切电源。 2.消防水不得对准着火点及污染物扫射。 3.泄漏抢险时,严禁可产生火花的作业。 4.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仓库主管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黄祖兴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7、4#罐区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4#罐区 | ||||||||
涉及危化品 | 盐酸、液碱、硫酸 | ||||||||
工艺参数 | 常温储存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液碱 | 不燃 | 腐蚀 | 强酸 | 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盐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液位异常 | 一旦超液位时,立即关进料、关进料泵阀、发生低液位报警、立即关泵。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公司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管道泄漏立即关闭储罐跟部阀。并用用砂土和石灰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4)如为罐体泄漏应立即采取堵漏措施。无法堵漏应立即倒罐。 (5)大量泄漏要做好液体料围堵和散发在大气中蒸汽的吸收和稀释。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公司报告并立即停止现场装卸操作。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的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切电源。 2.消防水不得对准着火点及污染物扫射。 3.泄漏抢险时,严禁可产生火花的作业。 4.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仓库主管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黄祖兴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岗位名称 | 一车间---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甲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101℃,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甲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加入氨基胍碳酸盐。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惠金号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1923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一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常温,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惠金号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1923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一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30℃±2℃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惠金号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1923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3二车间阳离子蓝X-GRRL岗位异常处置卡
1、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二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5℃以下: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王建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511130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二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5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王建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51113098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4四车间中间产品6-甲氧基-2-氨基苯并噻唑岗位异常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四车间---液氯汽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液氯 | ||||||||
工艺参数 | 温度:50-80 ℃,压力: 0.03MP,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液氯 | 氯化氢 | 剧毒、助燃 | 有机物质 | 火灾爆炸 中毒灼伤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超温时,立即关蒸汽阀、开冷却水进出口阀降温。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缓冲罐压力增加,应立即关闭氯气钢瓶阀。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大声呼救。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检查液氯泄漏原因,关闭钢瓶阀,非钢瓶泄漏关闭钢瓶阀以及上下游管道冷门,是钢瓶泄漏抢险人员按现场指挥要求进行补漏,不能补漏的将钢瓶推进碱液池。推入不断加入碱液直至事故结束。 (4)消防人员对已泄漏的氯气用用氯气捕消器中和以及用雾化水喷雾吸收。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氯气或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 ||||||||
注意事项: | 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消防人员在上风向或上侧风向且戴防毒面具。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缪明根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485205833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环合(氯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四车间---环合(氯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氯气、氯化氢、二氯乙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4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氯化氢 | 不燃 | 有毒 | 碱类、醇类 | 中毒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液氯 | 氯化氢 | 剧毒、助燃 | 有机物质 | 火灾 中毒、灼伤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铝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反应釜超温时,自动超温切断系统动作,或人工立即关通氯阀、开大冷却水降温。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反应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通氯. 开大冷却水降温。 | ||||||||
搅拌故障 | 一旦搅拌系统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通氯。停液氯汽化. 开大冷却水降温。 | ||||||||
突然停电 | 一旦发生停电,操作工应立即关通氯阀、开冷阀进出口阀降温,关钢瓶阀。 | ||||||||
反应失控 | 关通氯阀、钢瓶阀、开冷却水阀。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氯气管道泄漏,关闭泄漏点前阀门,如为气相部分泄漏立即关闭钢瓶阀和对反应釜紧急停车。 (4)如为反应物料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氯气或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并停止液氯的气化。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缪明根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485205833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5六车间300 t/a阳离子黄X-8GL岗位异常处置卡
1、醛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六车间---醛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甲苯、DMF、三氯氧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55℃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甲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强还原剂、卤素、氯代烃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醛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许旗明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8762538361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苯蒸馏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六车间---甲苯蒸馏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甲苯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120 ℃,压力: -0.9 MP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甲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蒸馏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C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许旗明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8762538361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6六车间300 t/a阳离子红GTL岗位异常处置卡
1、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六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硫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0℃,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许旗明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8762538361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7七车间500 t/a阳离子蓝X-BL岗位异常处置卡
1、缩合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七车间---缩合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水合肼、盐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113℃,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水合肼 | 氮氧化物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酸、铜、锌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盐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缩合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缩合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环合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七车间---环合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甲酸、盐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110℃,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甲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盐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环合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环合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七车间---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二异丙胺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80℃,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二异丙胺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加入二异丙胺。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4、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七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0~5℃,反应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5、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七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25~3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8七车间20 t/a阳离子红2GL岗位异常处置卡
1、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七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65℃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铝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七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硫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0~5℃,反应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9九车间50 t/a阳离子黄X-5GL岗位异常处置卡
1、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九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苯胺、乙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10~15℃,反应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苯胺 | 氮氧化物 | 蒸汽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乙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碱类、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蒋云仙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051336581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九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5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蒋云仙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051336581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0九车间1000 t/a阳离子黄X-GL岗位异常处置卡
1、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九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苯胺、乙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0℃,反应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乙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碱类、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蒋云仙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051336581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九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35~4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铝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蒋云仙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051336581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1十车间200 t/a阳离子艳红X-5GL岗位异常处置卡
1、醛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车间---醛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DMF、三氯氧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3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强还原剂、卤素、氯代烃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醛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三氯氧磷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盛金达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3685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2十车间50 t/a阳离子桃红FG岗位异常处置卡
1、醛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车间---醛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三氯氧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8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醛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三氯氧磷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盛金达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3685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3十车间100 t/a阳离子红3R岗位异常处置卡
1、醛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车间---醛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DMF、三氯氧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5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强还原剂、卤素、氯代烃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醛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三氯氧磷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盛金达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3685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4十一车间100 t/a阳离子蓝X-GRL岗位异常处置卡
1、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硫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0℃,反应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偶合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偶合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重氮液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1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偶合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重氮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偶合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40~45℃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铝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5十一车间10 t/a阳离子荧光黄X-10GFF岗位异常处置卡
1、醛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醛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DMF、三氯氧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5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强还原剂、卤素、氯代烃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醛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三氯氧磷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5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铝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6十一车间10 t/a阳离子艳蓝RL岗位异常处置卡
1、重氮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重氮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亚硝酸钠、硫酸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0℃,反应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偶合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偶合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重氮液、N,N-二甲基苯胺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0~5℃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N,N-二甲基苯胺 | 氧化氮烟气 | 蒸汽易燃、有毒 | 酸类、酸酐、酰基氯、氯仿、卤素 | 火灾、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偶合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重氮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偶合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40~45℃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铝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7十一车间250 t/a阳离子翠蓝GB岗位异常处置卡
1、烷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烷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环氧丙烷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90~95℃,反应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1,2-环氧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烷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环氧丙烷。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烷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亚硝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亚硝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亚硝酸钠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0~5℃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亚硝酸钠 | 氮氧化物 | 氧化剂、有毒 |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 火灾、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亚硝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亚硝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缩合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一车间---缩合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甲醇、氯化锌、亚硝化物料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65℃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甲醇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氯化锌 | 氯化氢 | 有毒、腐蚀 | 强氧化剂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缩合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亚硝化物料。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缩合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沈忠红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8十二车间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岗位异常处置卡
1、缩合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二车间---缩合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苯肼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苯肼 | 氧化氮烟气 | 有毒 | 强氧化剂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 | 应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蚀、刺激 |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伤 | 防护手套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缩合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缩合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惠金宇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7655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闭环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二车间---闭环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甲基丙基酮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92℃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甲基丙基甲酮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 | 火灾、爆炸、中毒 | 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气防站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闭环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闭环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惠金宇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7655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甲基化岗位异常工况处置卡
岗位名称 | 十二车间---甲基化岗位 | ||||||||
涉及危化品 | 硫酸二甲酯 | ||||||||
工艺参数 | 反应温度: 30℃ ,压力: 常压 | ||||||||
作业场所涉及危险物质 | 火灾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 危险特性 | 禁忌物质 |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针对性个体防护器具 | ||||
名称 | 储物点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强刺激性 | 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 中毒、腐蚀 |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 应急箱
| |||
岗位作业人员可实施的紧急避险行动 | |||||||||
异常紧急状况先期症状 | 异常工况的正确处置办法 | ||||||||
温度异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温时,立即关蒸汽加热,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同时打开冷却水阀门、停止搅拌,进行降温,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 ||||||||
压力异常 | 一旦发生气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压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热。 | ||||||||
泄漏 | (1)现场人员发现泄漏应立即向班长报告。 (2)进入现场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泄漏严重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3)如为管道泄漏立即关闭泄漏点前阀门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应釜体泄漏立即转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大声呼喊求助,并向班长报告。 (2)经判断为初期火灾,灭火行动就可以将火扑灭,应迅速拿附近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3)就近敲击消防紧急按钮启动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对着火点周围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4)立即通知DCS或现场人员人员对系统反应紧急停车。 | ||||||||
注意事项: | 1.在扑救火险之前,必须首先现场电源。 2.采用喷雾状水、泡沫灭火。 3.抢险时,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 ||||||||
应急联系 | |||||||||
公司内 | 公司安全负责人 | 安环科 | 车间主任 | ||||||
陈育青 | 骆伟良 | 惠金宇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7655 | |||||||
公共 | 报警电话 | 火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9其它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机械伤害人身伤亡事故后,现场其他人员应立即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同时现场人员及时汇报值长,同时联系厂医务室,医务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或将受伤人员就近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和治疗。
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送医院时作好伤员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转院。
2、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直至医疗人员接替救治。
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1)机械伤害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4、机械伤害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1)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3.2.19.2物体打击的现场处置措施
1、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清洗干净后用砂布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砂布加压包扎止血,然后立即送往医务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2、一般的小动脉出血,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
3、大的动脉及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通知医务室医护人员准备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4、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
1、对清醒伤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
2、观察伤员的体位情况:所有骨折伤员都有受伤体位异常的表现,这是典型的骨折症状。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对清醒者要详细查问伤者的感觉情况,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在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起或使其身体扭曲,也不能让伤员做身体各个方向的活动。以免骨折移位及脱位加剧,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经损伤,甚至造成截瘫。
3、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刺激受伤部位以下的皮肤(例如腰椎受伤,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脚皮肤作比较鉴别),观察伤员的反应以确定有无脊髓受压、受损害。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抬起夹板或硬纸皮将伤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
对有脊椎骨折移位导致出现脊髓受压症状的伤员,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4、对有手足大骨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动,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钢筋条)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5、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切勿强行将骨折断端按压进皮肤下面,只能用干净的砂布复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
1、颅骨损伤如导致颅内高压的症状有:昏迷、呕吐(呈喷射状呕吐)、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等。
2、颅底骨折或颞骨骨折的伤员不一定有昏迷、呕吐症状,但有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无色的液体流出,伴颅内出血者可见血性液体流出。
3、颅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
4、对于有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伤员,创伤处应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呼叫医务人员送往托克托县医院进行救治。
四、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受害者仰卧,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溺水者一侧,面对受害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五、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
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
八、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1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九、注意事项
1、对于由于冰块坠落造成的物体打击伤害,在人员得到可靠救治后,应将现场设置隔离警示标识,以防止其他人员误入后造成伤害。
2、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3、脊柱有骨折伤员必须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4、抢救脊椎受的伤员,不要随便翻动或移动伤员。随意搬动、翻动伤员可能会产生如下二种后果:1)骨折端移位对脊髓造成进一步的压迫伤害而导致瘫痪,2)骨折断端刺穿附近血管,造成出血性休克。
5、搬运伤员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或两腿,绝对不准单人搬运。必须先将伤员连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动。
6、用车辆运送伤员时,最好能把安放伤员的硬板悬空放置,以减缓车辆的颠簸,避免对伤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7、对于头部受到物体打击的伤员,检查中无发现头部出血或无颅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当时自觉无精神、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而放松警觉。该类伤员必须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因为这可能是严重脑震荡或硬脑壳撕裂出血的前兆。
3.2.19.3触电的现场处置措施
1、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所有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开。在脱离电源过程中,救护人员也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如触电者处于高处,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该伤员脱离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形成复合伤。
2、低压触电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或墙壁开关等只控制一根线的开关,有可能因安装问题只能切断零断而没有断开电源的相线。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头),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炳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皮带、木板、森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5)若触电发生在低压带电的架空线路上或配电台架、进户线上,对可立即切断电源的,则应迅速断开电源,救护者迅速登杆或登至可靠地方,并做好自身防触电、防坠落安全措施,用带有绝缘胶柄的钢丝钳、绝缘物体或干燥不导电物体等工具将触电者脱离电源。
3、高压触电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立即通知有关供电单位或用户停电。
(2)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电源开关或熔断器。
(3)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应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固定可靠接地,然后另一端系上重物抛掷,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另外,抛掷者抛出线后,要迅速离开接地的金属线8m以外或双腿并拢站立,防止跨步电压伤人。在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
4、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而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5、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止坠落的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救护者也应注意救护中自身的防坠落、摔伤措施。
6、救护者在救护过程中特别是在杆上或高处抢救伤者时,要注意自身和被救者与附近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再次触及带电设备。电气设备、线路即使电源已断开,对未做安全措施挂上接地线的设备也应视作有电设备。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绝缘工具和牢固的绳索等。
7、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我急救的时间。
8、注意事项
1)因平行或邻近带电设备导致检修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时,应加装接地线或工作人员使用个人保安接地线。
2)装、拆接地线顺序要正确,并均应使用绝缘棒。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或未接地的导线,以防止感应电触电。检修人员带地线拆设备接头时,必须采取防止地线脱落的可靠措施,防止地线脱落感应电伤人。
3)在变、配电站(开关站)的带电区域内或临近带电线路处,禁止使用金属梯子。搬动梯子、管子等长物时,应放倒,由两人搬运,并与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4)在电气设备上进行高压试验,应在试验现场装设遮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派人看守。非试验人员不得靠近。加压过程中应集中精力,不得触及试验的高压引线。试验时不得进行其它检修、维护等工作。当被试设备两端不在同一地点时,两端都要派人看守。试验结束后,要及时断开试验电源、将试验设备及被试设备
5)由于高压试验而拆开的一次设备引线,必须用结实的绳子绑牢,防止引线摇晃触及邻近带电设备或被试设备而造成触电。
6)在带电设备附近测量绝缘电阻时,测量人员和摇表安放位置,应选择适当,保持安全距离,以免摇表引线或引线支持物触碰带电部分。移动引线时,应注意监护。
7)严禁在带电设备周围使用钢卷尺、皮卷尺和线尺(夹有金属丝者)进行测量工作,防止工作人员触电。
8)单人操作时不得进行登高或登杆操作。
9)线路检修人员应严格执行《安规》关于同杆塔架设多回线路以及相互平行或交叉线路中防止误登有电线路的相关措施,并严禁在有同杆架设的10kV及以下线路带电情况下,进行另一回线路的登杆停电检修工作。
10)线路运行人员事故巡线时,应始终认为线路带电。即使明知该线路已停电,亦应认为线路随时有恢复送电的可能。严禁登杆塔作业。
11)使用绝缘绳索传递大件金属物品(包括工具、材料等)时,杆塔或地面上作业人员应将金属物品接地后再接触,以防电击。
12)在带电杆塔上刷油漆、除鸟窝、除风筝、紧杆塔螺丝、检查架空地线、金具、瓷瓶等工作,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及其所携带的工具、材料等与带电导线最小距离应保证不小于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不得通过限制作业人员肢体活动的方式来满足安全距离。
13)带电作业断、接引线时严禁同时接触未接通的或已断开的导线两个断头,以防人体串入电路。
14)带电作业断开耦合电容器后,应立即对地放电。
15)带电作业短接阻波器,被短接前严防等电位作业人员人体短接阻波器。
16)在处理多条同路敷设的电缆故障时,在锯电缆以前,应与电缆走向图图纸核对相符,并使用专用仪器(如感应法)确切证实电缆无电后,用接地的带绝缘柄的铁钎钉入电缆芯后,方可工作。扶绝缘柄的人应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并采取防灼伤措施。
17)配电设备接地电阻不合格时,应戴绝缘手套方可接触箱体。
18)在配电变压器台架上进行检修工作,必须先拉开低压侧刀闸,后拉开高压侧隔离刀闸或跌落式熔断器,然后在停电的高压引线、低压引线上验电、接地。操作跌落式熔断器及刀闸时,必须使用经试验合格的绝缘杆并戴绝缘手套,严禁用手直接摘、挂跌落式熔断器的熔管。
19)防止低压触电,要求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接地;在容易触电的场合使用安全电压;必须使用低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20)现场使用的电源线应按规定规范连接,绝缘导线不能破损,电源刀闸盖要齐全。检修(试验)电源板应安装漏电保安器,并按要求定期检查试验,确认保护动作正确。
21)严禁用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取得电源,插座与插头应配套、完好无损。
22)生产现场各种用电设备和电动工具、机械,特别是检修现场临时使用的砂轮机、电钻、电风扇等,其电机或金属外壳、金属底座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
23)电焊机应可靠接地,高、低压侧接线柱必须设护罩,以防工作中误触碰。不停电更换焊条,必须戴焊工手套进行。
24)在潮湿等恶劣环境下进行电焊工作,必须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穿橡胶绝缘鞋。
25)在高压线附近进行勘测、施工作业时,使用的测量、钻探和施工工具、设备应与高压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高压线下测量时,不应使用金属标尺。必须做好监护,防止测量、钻探工具与高压线安全距离不足,发生电击伤人事故。
公司应急电话:84383809
总指挥 俞星光 15851113118
总指挥 俞星光 15851113118
副总指挥 洪广伙 15961918883
陈育青 18762539776
各组长 李 松 18260315166
惠金号 15895101923
顾淑英 15962233008
阙佩庆 15895101358
唐俊杰 13906206768
孙继红 15961918887
骆伟良 15961918885
陈育青 18762539776
星期一:李 松 18260315166
星期二:阙佩庆 15895101358
星期三:骆伟良 15961918885
星期四:惠金号 15895101923
星期五:陈育青 18762539776
星期六:顾淑英 15962233008
星期日:唐俊杰 13906206768
1.3外部救援联系电话
外部救援联系电话见表1.3-1
表1.3-1外部救援应急电话
单位名称 | 电话号码 | |
园区消防中队 | 84383119 | |
火警 | 119 | |
急救中心 | 120 | |
滨海县人民医院 | 84222979 | |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 88590095 | |
滨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84222426 | |
周边企业 | 江苏吉化化工有限公司 | 18796518958 |
滨海三甬药业化学有限公司 | 13962018118 | |
盐城天宝化工有限公司 | 18912501633 |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见表1.4-1
表1.4-1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单位名称 | 电话号码 |
国家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中心 | (0532)83889090、83889191 |
国家中毒控制中心 | (010)63131122 |
盐城市政府值班室 | 86661020 |
盐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86660531、86660554 |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88362540 |
盐城市环境保护局 | 86660725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84108626 |
滨海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84192055 |
滨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84224699 |
表2.1 东吴化工应急装备情况一览表
设施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安装位置 | 责任人及电话 |
洗眼器 | HA-BPXA | 13 | 车间、罐区 | 各区域负责人 |
应急照明灯 | / | 5 | 车间、仓库、办公室 | 各区域负责人 |
消防服 | / | 12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医药箱、医疗急救器材 | / | 2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担架 | / | 3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空气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防毒面具 | / | 16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防毒口罩、耳罩、防护眼罩 | / | 16 | 五金库 | |
防护靴 | / | 14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半罩式呼吸器 | / | 8 | 微型站 | |
全罩式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碱服 | / | 4 | 微型站 | |
耐油靴 | / | 2 | 微型站 | |
耐酸碱手套 | / | 20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围裙、面罩、口罩、安全帽、胶手套、耳塞 | / | 10 | 五金库 | |
防护手套 | / | 8 | 微型站 | |
生理盐水 | / | 12 | 各车间应急箱 | 车间负责人 |
烧伤油膏 | / | 12 | 各车间应急箱 | |
眼药水 | / | 12 | 各车间应急箱 | |
急救箱 | / | 12 | 各车间 | |
眼膏 | / | 12 | 各车间应急箱 | |
创可贴 | / | 12 | 五金库 | 顾淑英15962233008 |
碘伏棉棒 | / | 12 | 五金库 |
表2.2东吴化工应急装备分布情况一览表
设施分类 | 设施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安装位置 | 责任人及电话 | ||
一、预防事故设施 | |||||||
检测、报警设施 | 压力表 | YK-160-B(0~0.6MPa) | 126 | 车间、储罐区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真空表 | -0.1-0-1.5MPa | 41 | |||||
温度表 | WZP-240、WSSD-416 | 155 | |||||
液位计 | 玻璃板 | 98 | |||||
可燃气体检测探头 | ESD500 | 80 | 车间、储罐区 | ||||
手提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 QT111-XP-3160 | 2 | 安环科 | ||||
声光报警器 | / | 15 | 车间、储罐区 | ||||
火灾报警器 | / | 15 | 车间 | ||||
紧急切断联锁系统 | / | 45 | 车间、储罐区 | ||||
超液位自动切断装置 | / | 10 | 储罐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视频监控设施视频监控点 | / | 11 | 门卫、车间、污水站、罐区、仓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 转动设备防护罩 | / | 215 | 泵类、转动设备运转部件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电器过载保护设施 | / | 136 | 电器设备都配备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防静电跨接与接地 | / | 150 | 车间、储罐区、仓库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避雷网、防雷接地 | / | 18 | 车间、储罐区、仓库、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管道 | ||||
防腐漆地面 | / |
| 罐区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防渗漏 | / | 1056 | 固废仓库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防爆设施 | 电器设备:防爆电器、照明、开关等 | / | / | 区域内都使用防爆设施 | 骆卫良15961918885骆卫良15961918885 | ||
防爆摄像头 | / | 11 | 车间、罐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普通摄像头 | / | 25 | 罐区、门卫、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作业场所防护设施 | 防护栏 | / | 320m | 车间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安全警示标志 | 安全警示标志 | / | 若干 | 车间、储罐区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安全周知卡 | / | 120 | 各车间、罐区仓库 | ||||
风向标 | / | 6 | 厂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二、控制事故措施 | |||||||
泄压和止逆设施 | 安全阀 | / | 43 | 蒸汽管道、反应釜、管道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放空管 | / | 112 | 各车间 | ||||
爆破片 | / | 84 | 精馏釜等 | ||||
呼吸阻火阀 | GFQ-2 | 104 | 甲醇储罐 | ||||
放空阀 | DN40、DN25 | 118 | 车间、储罐区 | ||||
止回阀 | / | 2 | 各车间、罐区 | ||||
紧急处理设施 | 紧急备用电源 | 55KW柴油发电机组 | 1 | 配电房 | |||
事故应急池 | 2500m3 | 1 | 厂区 | ||||
三、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 |||||||
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 阻火器 | DN50 | 130 | 车间、储罐区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防火堤 | 1.2m | 10 | 储罐区 | ||||
灭火设施 | 室外消防栓 | SN65 | 36 | 厂区 | |||
消防水带 | / | 52 | 各车间消防箱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铲子 | / | 56 | 各车间五金库 | ||||
室内消火栓 | SN65 | 85 | 仓库 | ||||
消防水带 | / | 85 | 各车间消防箱 | ||||
水枪 | / | 85 | 各车间消防箱 | ||||
手提式灭火器 | MF/ABC8、MF/ABC4 | 208 | 车间、仓库、罐区 | ||||
黄砂箱 | 50L | 14 | 车间、仓库、罐区 | ||||
推车式灭火器 | / | 16 | 仓库、罐区、车间 | ||||
干粉灭火器 | MFT/ABC20 | 118 | 各车间、仓库 | ||||
推车泡沫灭火机 | PY8/500 | 2 | 罐区 | ||||
消防水泵 |
| 2 | 泵站及厂区 | ||||
消防水池 | 1000m3 | 1 | 车间南侧 | ||||
消防管网 | 主管DN150 | 若干 | 厂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紧急个人处置设施 | 洗眼器 | HA-BPXA | 13 | 车间、罐区 | 各区域负责人 | ||
固定报警电话 | / | 5 | 安环科、办公室 | 惠金号15895101923 | |||
应急照明灯 | / | 13 | 车间、仓库、办公室 | 各区域负责人 | |||
应急救援设施 | 消防服 | / | 12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医药箱、医疗急救器材 | / | 12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担架 | / | 3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逃生避难设施 | 安全通道 | / | 1 | 各车间 | 各区域负责人 | ||
安全绳 | / | 6 |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安全绳梯 | / | 2 | 五金库 | ||||
空气呼吸器 | / | 12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避难指示标志 | / | 12 | 厂区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 防毒面具 | / | 6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防毒口罩、耳罩、防护眼罩 | / | 6 | 五金库 | ||||
防护靴 | / | 4 | 微型站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半罩式呼吸器 | / | 8 | 微型站 | ||||
全罩式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碱服 | / | 2 | 微型站 | ||||
耐油靴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碱手套 | / | 20 | 五金库 | 骆卫良15961918885 | |||
围裙、面罩、口罩、安全帽、胶手套、耳塞 | / | 10 | 五金库 | ||||
防护手套 | / | 8 | 微型站 | ||||
抢修器材 | 瓶阀出口钢六角螺帽、垫片 | / | 2 | 五金库 | |||
活动扳手 | / | 5 | 五金库 | ||||
竹签、木塞、铅塞、橡皮塞 | / | 6 | 五金库 | ||||
铁丝 | / | 5 | 五金库 | ||||
铁箍 | / | 10 | 五金库 | ||||
橡胶垫 | / | 10 | 五金库 | ||||
应急药品 | 酸碱烧伤中和冲洗液 | / | 5 | 五金库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生理盐水 | / | 6 | 各车间应急箱 | 车间负责人 | |||
烧伤油膏 | / | 6 | 各车间应急箱 | ||||
眼药水 | / | 6 | 各车间应急箱 | ||||
急救箱 | / | 6 | 各车间 | ||||
眼膏 | / | 6 | 各车间应急箱 | ||||
创可贴 | / | 2 | 五金库 | 顾淑英15962233008 | |||
碘伏棉棒 | / | 2 | 五金库 |
3 .规范化格式文本
3.1、格式一(信息接收)
关于 (事故名称)的接收记录
年 月 日 时, 车间(部门) 汇报,发生了
事故(事故名称),事故发生的地点 ,事故的简要情况为
(人员伤亡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
信息接收人: (签字)
年 月 日
3.2、格式二(预案启动)
关于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决定
年 月 日 时,在 发生一起 ,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决定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事故应急救援。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领导小组
总指挥(签字)
年 月 日
3.3、格式三(预案解除)
关于解除事件应急状态的决定
年 月 日 时,在 发生的 事件,经过应急处置,已经 。经研究决定,解除应急状态,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领导小组
总指挥(签字)
年 月 日
3.4、格式四(信息上报)
格式文本(一)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
关于 (事故)的情况快报
字[ ] 号
:
年 月 日 时,在我公司 车间(仓库或者部门),发生 (事故)。到目前,已造成 (人员伤亡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造成事件的原因是 (或原因正在调查)。
事件的进展情况将续报。
特此报告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
(盖章)
年 月 日
格式文本(二)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
关于 (事故)的情况续报
字[ ] 号
:
现将 年 月 日 时,在我公司 车间(仓库或者部门),发生 (事故)的有关情况续报如下:截至 月 日 时, (事故)已造成 (人员伤亡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事件的原因是 (或原因正在调查)。
事件发生后,我公司启动了《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采取的应急处置、救援措施等基本情况)。目前, (事态得到控制情况或发展、蔓延趋势以及是否需要请求支援等)。
特此报告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
(盖章)
年 月 日
事故应急救援的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过程,如下图所示:
3.2应急响应程序示意图
3.5.1接警与响应级别的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符合启动预案级别,判断响应级别。
3.5.2应急启动
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通知应急相关人员、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质、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5.3救援行动
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应急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上级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3.5.4应急恢复
救援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3.5.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对处理中反应出的情况进行总结评审,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4.1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能指标及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危险化学品序号:1302。
UN编号:1830;包装类别:Ⅰ 。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极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热。相对密度:1.834,熔点:10.49℃;沸点:330℃,饱和蒸汽压:0.13KPa(145.8℃)。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2mg/m³。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
危险特性: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急性毒性:LD50:2140mg/kg(大鼠经口)。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包装技术要求:罐装。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储罐。保持储罐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罐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苯肼(苯肼联氨)
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危险化学品序号:84。
UN编号:2572。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淡黄色晶体或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9.4;沸点(℃):243.5。相对密度(水=1):1.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3。饱和蒸气压(kPa):1.33(115℃)。引燃温度(℃):615。溶解性: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0.1。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闪点(℃):70。爆炸下限%(V/V): 1.3。有毒。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健康危害:本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心脏损害。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无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较重时尚有呼吸困难、抽搐、震颤,甚至共济失调、意识不清。重症者出现紫绀、黄疸、白细胞减少,并可发生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肝、肾损害。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心、肝、肾损害。可致皮肤损害,重者可发生水疱、水肿等。急性毒性:LD50:188 mg/kg(大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若是液体。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烟雾或粉尘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液态:小开口钢桶;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固态: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甲基丙基酮(2-戊酮)
分子式:C5H10O;分子量:86.13。危险化学品序号:2180。
UN编号:1249;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丙酮气味。熔点(℃):-77.5;沸点(℃): 102.3。相对密度(水=1):0.8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饱和蒸气压(kPa):3.59(20℃)。临界温度(℃):290.8;临界压力(Mpa):3.89。引燃温度(℃):452。燃烧热(kJ/mol):3069.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200。
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7。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下限%(V/V):1.5;爆炸上限%(V/V):8.2。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致麻醉。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对眼及皮肤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皮炎。急性毒性:LD50:3700 mg/kg(大鼠经口);6500 mg/kg(兔经皮)。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危险化学品序号:1669。
UN编号:1823;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熔点(℃):318.4。沸点(℃):1390。相对密度(水=1):2.12。饱和蒸气压(kPa):0.13(79℃)。溶解性: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溶于醇、甘油,并能放出大量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不溶于乙醚、丙酮。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0.5。
危险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
危险特性:本品稳定,不聚合,不燃。遇水能放出大量热。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与酸类剧烈反应。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害:有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极易灼伤皮肤,溅入眼内,不仅能损伤角膜,还可使眼内的深部组织损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大量水仔细地冲洗。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硼酸水冲洗,就医。误服:立即漱口,饮水及醋,并送医院急救。
泄漏应急处理: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少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罐装。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干燥、清洁的贮罐内。应与易燃、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水合肼
分子式:N2H4·H2O;分子量:50.06。危险化学品序号:2012。
UN编号:2030;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发烟液体,微有特殊的氨臭味。熔点(℃):-40;沸点(℃):119。相对密度(水=1):1.03。饱和蒸气压(kPa):0.67(25℃)。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乙醚,可混溶于乙醇。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0.13[皮]。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闪点(℃):72.8。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下限%(V/V):3.5。具有强还原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遇氧化汞、金属钠、氯化亚锡、2,4-二硝基氯化苯剧烈反应。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刺激鼻和上呼吸道。此外,尚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液体或蒸气对眼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的永久性损害。对皮肤有刺激性,可造成严重灼伤。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可致皮炎。口服引起头晕、恶心,以后出现暂时性中枢性呼吸抑制、心律紊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运动障碍、共济失调、麻木等。肝功能可出现异常。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肝大及肝功能异常。急性毒性:LD50:129 mg/kg(大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铜、锌。
灭火方法: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乙酸(醋酸)
分子式:C2H4O2;分子量:60.05。危险化学品序号:2630。
UN编号:2789;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熔点(℃):16.7;沸点(℃): 118.1。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7。饱和蒸气压(kPa):1.52(20℃)。临界温度(℃):321.6。临界压力9MPa):5.7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1~0.17,引燃温度(℃):463。燃烧热(kJ/mol):873.7。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建规火险分级:乙类。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39。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下限%(V/V):4.0,爆炸上限%(V/V0:17.0。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具有腐蚀性。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急性毒性:LD50:3530 mg/kg(大鼠经口);1060 mg/kg(兔经皮),LC50:13791mg/m3,1小时(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铝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对氨基苯甲醚(对甲氧基苯胺、对茴香胺)
分子式:C7H9NO;分子量:123.16。危险化学品序号:1194。
UN编号:2431。
理化性质:熔融状的固体。熔点(℃):57.2;沸点(℃):242。相对密度(水=1):1.09。饱和蒸气压(kPa):1.73。引燃温度(℃):5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下限%(V/V):1.7;爆炸上限%(V/V):28.0。有毒,具刺激性,具致敏性。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其蒸气或气溶胶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进入体内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引起紫绀。慢性影响:可引起呼吸系统、皮肤的过敏反应。急性毒性:LD50:1400 mg/kg(大鼠经口);3200 mg/kg(大鼠经皮)。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酸酐、酰基氯。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亚硝酸钠
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危险化学品序号:2492。
UN编号:1500;包装类别:Ⅲ。
理化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熔点(℃):271。沸点(℃):320(分解)。相对密度(水=1):2.17。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危险性类别:第5.1 类氧化剂。建规火险分级:乙类。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急性毒性:LD50:85 mg/kg(大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少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避免接触的条件:空气。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禁忌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一氧化氮
分子式:NO;分子量:30.01。危险化学品序号: 2559。
UN编号:1660;包装类别:Z01。
理化性质: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相对密度(水=1):1.27(-151℃)。临界温度(℃):-93。临界压力(MPa):6.48。溶解性:微溶于水。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5[NO2]。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危险特性:助燃,有毒,具刺激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遇到氢气爆炸性化合。接触空气会散发出棕色有氧化性的烟雾。一氧化氮较不活泼,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而后者有强烈毒性。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
健康危害:本品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急性毒性:LC50:1068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二氧化氮
分子式:NO2;分子量:46.01。危险化学品序号: 637
UN编号:1067;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9.3。沸点(℃):22.4。相对密度(水=1):1.4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饱和蒸气压(kPa):101.32(22℃)。临界温度(℃):158。 临界压力(MPa):10.13。溶解性:溶于水。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5[NO2]。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危险特性:助燃,有毒,具刺激性。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它可燃物能立即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健康危害: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急性毒性:LC50:126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1,2-二氯乙烷
分子式:C2H4Cl2;分子量:112.99。危险化学品序号:557。
UN编号:1184;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熔点(℃):-35.3;沸点(℃): 83.7。相对密度(水=1):1.25。饱和蒸气压(kPa):15.33/10℃。临界温度(℃):261.5。临界压力(MPa):5.05。燃烧热(kJ/mol):1244.8。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10。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17。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爆炸下限%(V/V):5.6;爆炸上限%(V/V):16。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健康危害:具麻醉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吸入一定的浓度可致肾损害,反复吸入可造成肝损害。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IDLH:3000ppm 嗅阈:255ppm OSHA:表Z—1空气污染物健康危害(蓝色)。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铝。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盐酸
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危险化学品序号:2507。
UN编号:1789;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熔点(℃):-114.8。沸点(℃):108.6(20%)。饱和蒸汽压(KPa):30.66/21℃。相对密度(水=1):1.20。溶解性:与水混溶。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
危险特性:不燃。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泄漏应急处理: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罐装。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贮罐中。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易燃、可燃物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运输技术要求:使用有橡胶衬里钢制罐车或特制塑料罐车装运。运输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甲苯
分子式:C7H8;分子量:92。危险化学品序号:1014。
UN编号:1294;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熔点(℃):-94.9,沸点(℃):110.6,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14。饱和蒸气压(kPa):4.89(30℃)。引燃温度(℃):535,燃烧热(kJ/mol): 3905.0。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100。
危险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4。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极限1.2~7.0%。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急性毒性: LD50:5000 mg/kg(大鼠经口);12124 mg/kg(兔经皮)。LC50:20003mg/m3,8小时(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磷酸
分子式:H3PO4。分子量:98.00。危险化学品序号:2790。
UN编号:1805;包装类别:Ⅲ。
理化性质:纯磷酸为无色结晶,无臭,具有酸味。熔点(℃):42.4(纯品)。沸点(℃):260。相对密度(水=1):1.87(纯品)。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38。饱和蒸气压(kPa):0.67(25℃,纯品)。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
危险特性: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磷。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急性毒性:LD50:1530 mg/kg(大鼠经口);2740 mg/kg(兔经皮)。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少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小心把酸慢慢加入水中,防止发生过热和飞溅。
包装技术要求: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禁忌物:强碱、活性金属粉末、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N,N-二甲基甲酰胺(甲酰二甲胺,DMF)
分子式:C3H7NO;分子量:73.10。危险化学品序号:460。
UN编号:2265;包装类别:Ⅲ。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臭味。熔点(℃):-61;沸点(℃):152.8。相对密度(水=1):0.9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1。饱和蒸气压(kPa):3.46(60℃)。临界温度(℃):374;临界压力(MPa):4.4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87。引燃温度(℃):445。燃烧热(kJ/mol):1915。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10[皮]。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建规火险分级:乙类。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58。其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爆炸下限%(V/V):2.2;爆炸上限%(V/V):15.2。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症,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急性毒性:LD50:4000 mg/kg(大鼠经口);4720 mg/kg(兔经皮)。LC50:94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禁忌物: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强还原剂、卤素、氯代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三氯氧磷
分子式:POCl3;分子量:153.33。危险化学品序号:1858。
UN编号:1810;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辛辣气味。熔点(℃):1.2。沸点(℃):105.1。相对密度(水=1):1.68。饱和蒸气压(kPa):5.33(27.3℃)。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遇水猛烈分解, 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健康危害:遇水蒸气分解成磷酸与氯化氢,含磷可致磷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毒性与光气类似。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蒸气,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咽喉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窒息、肺炎、肺水肿、紫绀、心力衰竭。亦可发生贫血、肝脏损害、蛋白尿。口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眼和皮肤接触引起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口、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毒性:LD50:280mg/kg(大鼠经口)。LC50:200.3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闭口厚钢桶,采用2~3毫米厚的钢板焊接制成,桶身套有两道滚箍。螺纹口、盖、垫圈等封口件配套完好,每桶净重不超过300 公斤;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灭火方法:灭火剂:干粉、干燥砂土。禁止用水。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氯化氢
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危险化学品序号:1475。
UN编号:1050。
理化性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114.2。沸点(℃):-85。饱和蒸汽压(KPa):4225.6/20℃。相对密度(空气=1):1.27。溶解性:易溶于水。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能与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遇水得副产品盐酸,具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接触可出现大量栗粒样红色小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误服: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禁忌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
灭火方法:不燃,但与其他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用大量水、砂土等扑救。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二甲胺
分子式:C2H7N;分子量:45.08。危险化学品序号:354 。
UN编号:1032;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气体,高浓度的带有氨味,低浓度的有烂鱼味。熔点(℃):-92.2,沸点(℃):6.9,相对密度(水=1):0.6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5。饱和蒸气压(kPa):202.65(10℃)。引燃温度(℃):400,燃烧热(kJ/mol):1741.8。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10。
危险类别:第2.1 类易燃气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易燃,闪点(℃):-17.8。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8~14.4%。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液态二甲胺可引起坏死,眼睛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急性毒性:LC50:8354mg/m3,6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苯胺(氨基苯)
分子式:C6H7N;分子量:93.12。危险化学品序号:51。
UN编号:1547;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熔点(℃):-6.2;沸点(℃):184.4。相对密度(水=1):1.0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2。饱和蒸气压(kPa):2.00(77℃)。临界温度(℃):425.6;临界压力(MPa):5.30。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94。燃烧热(kJ/mol):3389.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5[皮]。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闪点(℃):70。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V/V):1.3;爆炸上限%(V/V):11.0。有毒。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急性毒性:LD50:442 mg/kg(大鼠经口);820 mg/kg(兔经皮)。LC50:665mg/m3,7小时(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可有化学性膀胱炎。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急性毒性:LD50:442 mg/kg(大鼠经口);820 mg/kg(兔经皮)。LC50:665mg/m3,7小时(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光保存。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二氧化碳
分子式:CO2;分子量:44.01。危险化学品序号:642。
UN编号:1013;包装类别:Ⅲ。
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气体。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相对密度(水=1):1.56(-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3。饱和蒸气压(kPa):1013.25(-39℃)。临界温度(℃):31;临界压力(MPa):7.39。引燃温度(℃):无意义;燃烧热(kJ/mol):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18000。
危险性类别:第2.2 类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甲醇
分子式:CH4O;分子量:32.04。危险化学品序号:1022。
UN编号:1230;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97.8;沸点(℃):64.8。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1。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临界温度(℃):240;临界压力(MPa):7.95。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82/-0.66。引燃温度(℃):385。燃烧热(kJ/mol):727.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易燃,具刺激性。闪点(℃):11。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下限%(V/V):5.5,爆炸上限%(V/V):44.0。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急性毒性:LD50:5628 mg/kg(大鼠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3776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2、邻苯二胺(1,2-二氨基苯)
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危险化学品序号:535。
UN编号:1673;包装类别:Ⅲ。
理化性质:无色单斜晶体。熔点(℃):102~104。沸点(℃):252~25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饱和蒸气压(kPa):0.33(100℃)。溶解性: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0.5。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有毒,具刺激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性。急性毒性:LD50:1070 mg/kg(大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少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注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禁忌物:强酸、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3、亚磷酸
分子式:H3PO3;分子量:82.00。危险化学品序号:2444 。
UN编号:2834;包装类别:Ⅲ。
理化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有蒜味,易潮解。熔点(℃):73.6,沸点(℃):200(分解),相对密度(水=1):1.6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引燃温度(℃):无意义,燃烧热(kJ/mol):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醇。
危险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健康危害: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性。眼接触可致灼伤,造成永久性损害。皮肤接触可致重灼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4、邻氯对硝基苯胺(2-氯-4-硝基苯胺)
分子式:C6H5ClN2O;分子量:172.57。危险化学品序号:1413。
UN编号:2237。
理化性质:黄色结晶粉末。熔点(℃):108.4。溶解性:微溶于水、酸,溶于乙醇、苯、乙醚。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能燃烧。有毒,具刺激性。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物、氧化氮。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性。进入体内可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浓度时可引起紫绀,这种症状可持续 2~4小时或更长时间。急性毒性:LD50:6340 mg/kg(大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5、N,N-二乙基苯胺
分子式:C10H15N;分子量:149.23。危险化学品序号:687。
UN编号:2432;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至黄色油状液体。熔点(℃): -38.8;沸点(℃): 215~216。相对密度(水=1):0.93(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2。饱和蒸气压(kPa):0.31(65℃)。引燃温度(℃):332。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闪点(℃):88。其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V/V):0.8。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有毒,具刺激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蒸气或雾对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收进入体内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急性毒性:LD50:782 mg/kg(大鼠经口)。LC50:1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6、氯化锌
分子式:ZnCl2;分子量:136.29。危险化学品序号:1480。
UN编号:2331。
理化性质:白色粉末,无臭,易潮解。熔点(℃):365;沸点(℃): 732。相对密度(水=1):2.91。饱和蒸气压(kPa):0.13/428。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甘油,不溶于液氨。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
危险特性: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水迅速分解,放出白色烟雾。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氯化锌烟雾可引起支气管肺炎。高浓度吸入可致死。患者表现有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眼接触可致结膜炎或灼伤。可引起皮肤刺激和烧灼,皮肤上出现“鸟眼”型溃疡。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严重者可致死。急性毒性:LD50:350 mg/kg(大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少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7、环氧丙烷(1,2-环氧丙烷)
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危险化学品序号:979。
UN编号:1280;包装类别:Ⅰ 。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熔点(℃):-104.4;沸点(℃):33.9。相对密度(水=1):0.8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饱和蒸气压(kPa):75.86(25℃)。临界温度(℃): 209.1;临界压力(MPa):4.9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13。引燃温度(℃):420。燃烧热(kJ/mol):1887.6。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1。
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极度易燃,闪点(℃):-37。其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V/V):2.8;爆炸上限%(V/V):37.0。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可致皮肤灼伤。与铁、锡、铝的无水氯化物,铁、铝的过氧化物以及碱金属氢氧化物等催化剂的活性表面接触能聚合放热,使容器爆破。遇氨水、氯磺酸、盐酸、氟化氢、硝酸、硫酸、发烟硫酸猛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为一种原发性刺激剂,轻度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原浆毒。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因难;并伴有头胀、头晕、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恶心和呕吐。重者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少数有血压升高、心肌损害、肠麻痹、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损害。液体可致眼和皮肤灼伤。急性毒性:LD50:1140 mg/kg(大鼠经口);1245 mg/kg(兔经皮)。LC50:4127mg/m3,4小时(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8、N,N-二甲基苯胺
分子式:C8H11N;分子量:121.18。危险化学品序号:417。
理化性质:黄色油状液体。熔点(℃):2.5;沸点(℃):193.1。相对密度(水=1):0.9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17。饱和蒸气压(kPa):0.13(29.5℃)。引燃温度(℃): 317。燃烧热(kJ/mol):4776.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62.8。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下限%(V/V):1.0;爆炸上限%(V/V):7.0。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有毒。
健康危害:毒性表现与苯胺相似,但较弱。吸收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接触后出现恶心、眩晕、头痛、紫绀等。皮肤接触可发生溃疡。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LD50:1410 mg/kg(大鼠经口);1770 mg/kg(兔经皮)。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禁忌物:酸类、酸酐、酰基氯、氯仿、卤素。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9、氮气
分子式:N2;分子量:28.01。危险化学品序号:172。
UN编号:1066;包装类别:Ⅲ。
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09.8。沸点(℃):-195.6。相对密度(水=1):0.81(-19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临界温度(℃):-147。临界压力(MPa):3.40。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职业接触限值:TLVTN:ACGIH 窒息性气体。
危险性类别:第2.2 类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0、硫酸二甲酯
分子式:C2H6O4S;分子量:126.13。危险化学品序号:1311。
UN编号:1595;包装类别:Ⅰ 。
理化性质: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微带洋葱臭味。熔点(℃):-31.8。沸点(℃):188(分解)。相对密度(水=1):1.3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35。饱和蒸气压(kPa):2.00(76℃)。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引燃温度(℃):19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0.5[皮];前苏联MAC(mg/m3):0.1。
危险性类别:第6.1 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本品可燃,高毒,具强刺激性。遇热源、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闪点(℃):83。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与氢氧化铵反应强烈。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数小时至24小时,刺激症状加重,可有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或痉挛,咳嗽,胸闷,气急,紫绀;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致窒息,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征;并可并发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急性毒性:LD50:205 mg/kg(大鼠经口);LC50:4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罐装。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运输技术要求: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氨、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砂土。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1、N-甲基苯胺
分子式:C7H9N;分子量:107.15。危险化学品序号:1086。
UN编号:2294。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到红棕色油状液体。熔点(℃):-57;沸点(℃):196.2。相对密度(水=1):0.9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饱和蒸气压(kPa):0.13(36.0℃)。燃烧热(kJ/mol):4069.2。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5[皮]。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有毒。闪点78℃ ,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健康危害: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损害。急性中毒:表现为口唇、指端、耳廓紫绀,出现恶心、呕吐、手指麻木、精神恍惚;重者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呼吸困难、抽搐等,甚至昏迷、休克。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和肾损害。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禁忌物:酸类、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2、氯化苄
分子式:C7H7C1;分子量:126.58。危险化学品序号:1459。
UN编号:1738;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气味。熔点(℃):-39.2。沸点(℃):179.4(2.0kpa)。饱和蒸气压(kPa):2.93(78℃)。相对密度(水=1): 1.10。(空气=1):4.36。引燃温度(℃):585。燃烧热(kJ/mol):3705.2。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仿等多数有机溶剂。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g/m3):0.5。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燃烧性:可燃。闪点(℃):67。 爆炸上限(%):无资料。爆炸下限(%):1.1。遇明火、高热或与强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铜、铝、镁、锌及锡等接触放出热量及化氢气体。
健康危害:持续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出现呼吸道炎症,甚至发生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引起结膜和角膜蛋白变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红斑、大疱、或发生湿疹。口服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D50:1231mg/kg(大鼠经口);LC50:778mg/m3,2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险,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小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金属粉末、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金属粉末、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运输技术要求: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铁、铁盐、铝、水、醇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3、甲酸
分子式:CH2O2;分子量:46.03。危险化学品序号:1175。
UN编号:1779;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熔点(℃):8.2;沸点(℃):100.8。相对密度(水=1):1.2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24℃)。临界温度(℃):306.8;临界压力(MPa):8.6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54。引燃温度(℃):410。燃烧热(kJ/mol):254.4。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1。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可燃,闪点(℃):68.9。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下限%(V/V):18.0;爆炸上限%(V/V):57.0。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急性毒性: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4、溴素
分子式:Br2;分子量:159.82。危险化学品序号:2361。
UN编号:1744;包装类别:Ⅰ 。
理化性质:暗红褐色发烟液体,有刺鼻气味。熔点(℃):-7.2;沸点(℃):59.5。相对密度(水=1):3.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7.14,饱和蒸气压(kPa):23.33(20℃)。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二硫化碳、盐酸。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和氢、甲烷、硫磺、锑、砷、磷、钠、钾及其它金属粉末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能腐蚀大多数金属及有机组织。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气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急性毒性:LC50:4905mg/m3,9分钟(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苏打灰中和。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包装技术要求: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碱金属、易(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还原剂、碱金属、易燃物或可燃物、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还原剂、碱金属、铝、铜、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雾状水赶走泄漏的液体。用氨水从远处喷射,驱散蒸气,并使之中和。但对泄漏出来的溴液不可用氨水喷射,以免引起强烈反应,放热而产生大量剧毒的溴蒸气。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5、溴化氢
分子式:HBr;分子量:80.91。危险化学品序号:1665。
UN编号:1048。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有辛辣刺激气味的气体。熔点(℃):-86.9。沸点(℃):-66.8。相对密度(空气=1):2.7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
危险性类别:第2.3 类有毒气体。
危险特性:不燃。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纯品在空气中较稳定,但遇光及热易被氧化而游离出溴。遇溴氧能发生爆炸性反应。遇水时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人吸入的最小中毒浓度为5ppm。液态溴化氢可引起皮肤、 粘膜的刺激或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密闭型防毒服,戴橡胶手套。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6、二异丙胺
分子式:C6H15N;分子量:101.19。危险化学品序号:706。
UN编号:1158;包装类别:Ⅱ。
理化性质:无色,带氨臭的挥发性液体。熔点(℃):-61;沸点(℃):84.1。相对密度(水=1):0.7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9。饱和蒸气压(kPa):6.67(20℃)。引燃温度(℃):3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5。
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1。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下限%(V/V):1.1;爆炸上限%(V/V): 7.1。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具有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蒸气可引起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虚弱和虚脱。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急性毒性:LD50:770 mg/kg(大鼠经口);LC50:48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7、氯
分子式:Cl2;分子量:70.91。危险货物编号:23002。
UN编号:1017;包装标志:有毒气体;包装类别:6。
理化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101;沸点(℃):-34.5。饱和蒸汽压(Pa):506.62/10.3℃。临界温度(℃):144。临界压力(MPa):7.71。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建规火险分级:乙类。
危险特性: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气体,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醇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包装技术要求:钢质气瓶。
储存技术要求: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液氯储存区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使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运输技术要求: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灭火方法: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数据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8、氟利昂R22
分子式:CHClF2
危险级别:2.2
理化性质:R22在常温下为无色,近似无味的气体,不燃烧、不爆炸、无腐蚀,毒性比R12略大,但仍然是安全的制冷剂,安全分类为A1;加压可液化为无色透明的液体。R22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很高,特别是在没有水份存在的情况下,在200℃以下与一般金属不起反应。在水存在时,仅与碱缓慢起作用。但在高温下会发生裂解。R22 是一种低温制冷剂,可得到-80℃的制冷温度。
包装技术要求:钢瓶包装,每瓶为13.6kg/22.7kg/40kg/400kg/800kg,集装罐
储存技术要求:R22制冷剂钢瓶为带压容器,储存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接曝晒,通常储放于阴凉、干燥和通风的仓库内;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以及阀门等附件破损。
健康危害:若遇高热或燃烧,分解出四氟乙烯、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毒性较大,可引起中毒。吸入高浓度裂解气,初期仅有轻咳、恶心、发冷、胸闷及乏力感,但经24-72小时潜伏期后出现明显症状,发生肺炎、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期有纤维增生征象。
39、亚硫酸氢铵
分子式:NH4HSO3
工业用亚硫酸氢铵为黄褐色溶液,亚硫酸氢铵与亚硫酸铵总和≥54.0 %,有二氧化硫气味。空气中易被氧化。遇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可用于染料中间体的合成,表面活性剂,农药除草剂,制药工业的还原剂,可用于感光工业的显影过程的保护。用作制取液态二氧化硫、保险粉和吊白块的原料,以及在制药工业中用作还原剂。
储存技术要求: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碱类分开存放。
灭火方法:可燃性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有毒二氧化硫和氨气体。
灭火剂:砂土、雾状水、二氧化碳。
4.2 本项目涉及其它化学品的危险性识别
1、苯乙酮(乙酰苯)
分子式:C8H8O;分子量:120.14。
包装类别:Z01。
理化性质:无色或淡黄色低熔点、低挥发性、有水果香味的固体。熔点(℃):19.7。沸点(℃):202.3。相对密度(水=1):1.03(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14。饱和蒸气压(kPa):0.133(15℃)。引燃温度(℃):57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甘油。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5[皮]。
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闪点(℃):82。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人吞服本品可发生麻醉和止痛作用。对眼和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局部灼伤和角膜损害。除热蒸气外,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急性毒性:LD50:900~3000 mg/kg(大鼠经口):1070 mg/kg(小鼠腹腔)。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氰乙酸甲酯
分子式:C4H5NO2;分子量:99.09。
理化性质:无色至微黄色液体。熔点(℃):-13;沸点(℃):204~207。相对密度(水=1):1.12。
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110。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具刺激性。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接触时防止皮肤污染及吸入其蒸气。急性毒性:LD50:750 mg/kg(小鼠腹腔);400~800 mg/kg(豚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3、三乙醇胺
分子式:C6H15NO3;分子量:149.19。
包装类别:Z01。
理化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或白色固体, 稍有氨的气味。熔点(℃):20;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1.1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14。饱和蒸气压(kPa):0.67(190℃)。溶解性:易溶于水。
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闪点(℃):185。具刺激性,具致敏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健康危害:本品对局部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与过敏有关。本品蒸气压低,工业接触中吸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急性毒性:LD50:5000~9000 mg/kg(大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禁忌物:氧化剂、酸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4、氧化镁(苦土)
分子式:MgO。分子量:40.31。
包装类别:Z01。
理化性质:白色粉末。熔点(℃):2800。沸点(℃):3600。相对密度(水=1):3.58。溶解性:微溶于水。
危险特性:与五氯化磷等卤化物混合,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氧化镁刺激粘膜引起结膜炎和鼻炎。人吸入氧化镁烟尘浓度4-6mg/m3,12分钟,可发生金属烟热,患者发热,咳嗽,胸部有压迫感,白细胞明显增多,但比氧化锌烟雾引起的症状要轻而且少见。口服大量氧化镁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增多等。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化物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化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化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禁忌物:卤化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5、氧化锌
分子式:ZnO;分子量:81.37。
理化性质:白色六角晶体或粉末,无气味。相对密度(水=1):5.6。溶解性: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氢氧化钠水溶液、氯化铵。
毒害性:急性毒性:LD50:7950 mg/kg(小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化物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体)。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禁忌物:强酸、强碱。
灭火剂: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6、纯碱(碳酸钠)
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5.99。
包装类别:Z01。
理化性质: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熔点(℃):851。相对密度(水=1):2.53。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2。
危险特性: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急性毒性: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包装技术要求: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体)。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禁忌物:强酸、铝、氟。
灭火剂: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7、硫酸钠(无水芒硝)
分子式:Na2SO4;分子量:142.04。
包装类别:Z01。
理化性质: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 有吸湿性。熔点(℃):884;相对密度(水=1):2.68。溶解性:不溶于乙醇,溶于水,溶于甘油。职业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0.2。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
健康危害: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急性毒性:LD50:5989 mg/kg(小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体)。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禁忌物:强酸、铝、镁。
灭火剂: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8、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间羟基二乙基苯胺;N,N-二乙基-3-氨基酚;N,N-二乙基间氨基酚;间二乙氨基酚;间二乙氨基苯酚)
分子式:N(C2H5)2C6H4OH;分子量:165.23。
理化性质:白色斜方形结晶。熔点:78℃,沸点:276~280℃。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和苛性碱,不溶于石油英。
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闪点:141℃。有刺激性。
包装技术要求:金属桶包装。包装规格:70kg/铁桶。
储存技术要求:应密封于避光处保存。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碱性玫瑰精、热敏、压敏染料、阳离子及分散染料。
9、N-甲基,N-氰乙基苯胺
分子式:(CH3)(CNC2H4)NC6H5;分子量:160.21。
理化性质:相对密度(水=1):1.035。沸点:313℃。折射率:1.56。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醇、醚、丙酮等混溶。
包装技术要求:金属桶包装。200Kg/铁桶。
用途:用作染料及有机颜料中间体。
10、N-甲基-N-羟乙基苯胺
分 子 式:C9H13NO;分子量:151.20。
理化性质:浅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用途:用作染料中间体。
11、2-氨基噻唑盐酸盐
分子式:C3H7ClN2S;分子量:138.6147。
理化性质:浅黄色晶体。溶解性:溶于热水及稀无机酸,微溶于冷水、乙醇及乙醚。
用途:用作磺胺噻唑及其衍生物的中间体。
12、N-乙基-N-羟乙基苯胺
分 子 式:(C2H5)(HOC2H4)NC6H5;分子量:165。
理化性质:黄色至棕色晶体。
13、乙酰乙酰苯胺(N-乙酰乙酰苯胺,双乙酰苯胺)
分子式:C10H11NO2;分子量:177.20。
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粉末。熔点:86℃;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稀碱、乙醇、氯仿、乙醚、热苯、热石油醚及酸,难溶于氨水及碳酸液。
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闪点:163℃。
用途:主要用作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造吡唑啉酮、嫩黄5G、酸性络合黄GR、中性深黄GL、汉沙黄G、颜料黄G等染料。
14、1,3,5-吡唑啉酮
分子式:C11H12N2O;分子量:188。
理化性质: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15、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
分子式:C12H15N;分子量:173.25。
理化性质:红色油状液体。沸点:248℃。相对密度(水=1):0.979g/ml。折射率:n20/D:1.57(lit)。
16、氯化钠
化学式:NaCl。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食盐。
相对分子质量:58.5。
性质:无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结晶。密度2.165g/cm3。熔点801℃。沸点1413℃。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液氨。不溶于盐酸。在空气中微有潮解性。
17、醋酸钠
分子式:C2H3O2Na。
物体性能:无色无味,结晶体,在空气中可被风化,可燃,溶于水和乙醚,微溶于乙醇,无水醋酸钠的密度1.528g/cm3,熔点324℃,三水醋酸钠的密度1.45g/cm3,熔点58℃,自燃点607.2℃,123℃时脱去分子水。
用途:用于印染、医药和照相等工作部门,可用于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如呋喃丙稀、醋酸脂和氯乙酸等,还可用作肉类防腐剂及化学试剂。
18、4-甲基苯胺-2-磺酸
分子式: C7H9NO3,分子量: 187.22。
19、阳离子金黄X-GL
分子式:C20H24ON3Cl;分子量:367.5。
理化性质:金黄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0、阳离子黄X-8GL
分子式:C20H23ON2+·H2PO4-;分子量:404。
理化性质:亮黄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1、阳离子黄X-5GL
分子式:C19H22N3+•Cl-;分子量:333.5。
理化性质:黄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2、阳离子荧光黄X-10GFF
分子式:C21H24ON3+·CH3CO3-;分子量:409。
理化性质:亮黄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3、阳离子红GTL
分子式:C19H25O2ClN5+•Cl-;分子量:446。
理化性质:暗红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4、阳离子艳红 X-5GN
分子式:C23H26N3+·H2PO4-;分子量:379.9。
理化性质:暗红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5、阳离子桃红 FG
分子式:C22H26N2Cl+·H2PO4-;分子量:420。
理化性质:暗红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6、阳离子红 3R
分子式:C23H29N2+·H2PO4-;分子量:430。
理化性质:暗红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7、阳离子红 2GL
分子式:C19H17SN4+·Cl-;分子量:367。
理化性质:暗红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8、阳离子翠蓝GB
分子式:C20H26ON3+·ZnCl3-;分子量:495.8。
理化性质:浅蓝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29、阳离子艳蓝RL
分子式:C17H19OSN4+·ZnCl3-;分子量:484.8。
理化性质:深蓝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30、阳离子蓝X-GSL
分子式:C19H23OSN4+·CH3CO3-;分子量:416。
理化性质:浅蓝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31、6-甲氧基-2-氨基苯并噻唑
分子式:C8H8N2OS,分子量:180.23。
CAS:1747-60-0。
性质描述:白色晶体,熔点165-167℃
用途: 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造阳离子艳蓝RL、阳离子黄2RL、由它制备6-甲氧基-3-甲基苯并噻唑腙,进而生产阳离子黄GL等。
32、氨基胍碳酸盐
分子式:N4H8C2O3;分子量:136。
性状:白色或略带微红色结晶粉末,质软,几乎不溶于水和醇,加热不稳定,超过45℃即逐渐分解,变为红色,分解占166℃。
用途:主要用于染料工业,用于制备阳离子红2BL、X-GRL合成,用于合成药曲匹地尔、丙脒腙;农药、哨呋烯腙等。也是彩色胶卷、塑料发泡剂和起爆药特屈拉率的合成原料。
33、阳离子蓝X-GRRL
物化性质:蓝绿色粉末。易溶于水呈蓝色。高温(120℃) 下染色色光不变。遇铜、铁离子色泽微有变化。耐晒牢度 6~7 级。配伍值 K=3.5。
用途:本品适用于染较鲜艳的浅蓝色,通常与阳离子黄 X-6G、阳离子红X-GRL 组成三原色,拼染各种浅至深色泽,从带红光的亮蓝色到浓艳的藏青色。还可用于改性涤纶的染色,但一般不用于混纺织物的染色,因其对其他纤维沾色较重。
34、阳离子红X-GRL
物化性质:暗红色粉末。易溶于水。高温(120℃)染色时,色光稳定,遇铜离子色光微有变化,遇铬离子色泽略变,遇铁离子色光不变。日晒牢度6~7级。配伍值K=3.5。
用途:1.阳离子红X-GRL主要用于腈纶染色,可染腈纶散纤维、纤维条和腈纶绒线。2.常与阳离子深黄ZRL、阳离子蓝X-GRL拼染各种中~深色泽,匀染性和染色坚牢度俱佳。3.可与阳离子黄X-5GL、阳离子蓝X-GRL或阳离子蓝X-GRRL组成三原色,拼染腈纶绒毯和针织物,也可用于直接印花。4.阳离子红X-GRL也可用于改性涤纶、腈和黏腈混纺织物的染色。
35、焦亚硫酸钠
分子式:Na2S2O5;分子量:190.09。
包装类别:Z01。
理化性质: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略有亚硫酸气味。熔点(℃):>300(分解)。相对密度(水=1):1.48。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等。
危险特性:不燃,有毒,具刺激性。具有强还原性。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支气管炎症状。有过敏体质或哮喘的人,对此非常敏感。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急性毒性:LD50:178 mg/kg(兔静脉)[MLD]。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禁忌物:强酸、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36、氨基硫脲
分子式:NH2CONHSNH2。
CAS号:79-19-6。
性质: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80~181℃(分解)。溶于水和乙醇,从水中得针状结晶。易与醛和酮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晶体产物;也易与羧酸发生反应。
37、溴化钠
分子式:NaBr,分子量:102.90。
CAS号:7647-15-6。
物化性质:无色立方晶体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稍苦,相对密度3.203(25℃)。熔点747℃,沸点1390℃。易溶于水,易溶于醇。
38、氧化锌
分子式:ZnO;分子量:81.37。
理化性质:白色六角晶体或粉末,无气味。相对密度(水=1):5.6。溶解性: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氢氧化钠水溶液、氯化铵。
毒害性:急性毒性:LD50:7950 mg/kg(小鼠经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化物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包装技术要求: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体)。
储存技术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运输技术要求: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禁忌物:强酸、强碱。
灭火剂: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39、噻二唑
分子式:C2H3N3S,分子量:101。
CAS号:29490-19-5。
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84℃。
40、溴噻二唑
分子式:C2H2N3SBr,分子量:180。
CAS号:29490-19-5。
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82-186℃,溶于热水、甲醇、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
41、阳离子蓝X-GRL
分子式:C19H23O2SN4+·ZnCl3-;分子量:543。
理化性质:浅蓝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42、阳离子蓝X-BL
分子式:C17H27SN6+·ZnCl3-;分子量:519。
理化性质:蓝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装技术要求: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储存技术要求:通风、阴凉、干燥处。
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预案有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防等。
企业与周邻企业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
7 厂区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图
见附图
8 平面布置图
9 应急救援疏散线路图
见附图
10 重要防护目标及消防设施分布图
见附图
11 救援力量分布图
见附图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地理位置示意图
厂区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图
厂区平面布置图
厂区事故应急救援疏散线路图
重要目标分布及消防设施布置图
应急救援力量分布图